导航

人物 | 「习马会」当前,走进跑者马英九

酷爱跑步的小马哥,究竟能跑多快、多远?

11月7日周六的新加坡“习马会”,用跑步术语来说,可以说是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的"新PB"——它将两岸交流从民间、政党层面,提升到双方最高领导人的会晤。


跑步起始于留美岁月

马英九喜欢跑步,这一点众所周知。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翌年随父母迁居台北的“小马哥”,是从1975年开始跑步的。

当时25岁的马英九人在美国,正处在两大人生节点之间:此前一年,他拿到中国国民党“中山奖学金”赴哈佛大学攻读法律;此后一年,他获颁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与大学同窗周美青结婚。

马英九是如何开始跑步的?咱们来听听他的自述:

“我从小就相当喜爱运动,从小学时的‘跳双杠’、初中的游泳,到高中、大学的足球,到壮年以后的长跑,一直没有间断。但我所从事的运动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跑步吧,‘长跑人生观’也成为我经常受邀演讲的题目。

“其实跑步原本并不是我非常擅长的运动,记得我高二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台湾山岳协会举办的50公里越野,当时很外行地穿着长袖长裤跑,结果跑到20公里就严重抽筋。有计划地跑步,则是我大学毕业之后的事。

“我当兵时因为打排球扭伤右膝,导致软骨裂开。这个伤一直没有好,后来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就接受手术把软骨拿掉。这类手术在那个时候相当普通,许多美式足球的选手也动过这类手术,但现在的医学比那时候又进步许多,已经不需要这样处理了。手术之后,医师嘱咐我以跑步来复健。这一跑就从1975年跑到现在……”

据说他跑步还有家族健康方面的原因:祖父60岁时死于中风,父亲也有高血压,而跑步有助于预防这两种疾病。自那时起,马英九开始痴迷跑步。



每天晨跑3公里

有报道说,从1975年到2007年,马英九“跑量超过1万5千公里,时间超过3千小时”;在全球很多城市,他都能找出最合适的跑步路线。他甚至曾在零下30度的美国密西根湖畔跑步。

笔者对前面两个数字不无怀疑:32年跑1.5万公里,年均不过469公里左右,日均约1.3公里,似乎算不上对跑步“痴迷”。而平均速度仅每小时5公里,则根本是走路的速度。

不过,无论这些数字是否准确,马英九爱跑步都是公认的事实。1981年修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回台湾挺进政坛(从蒋经国的英文口译员做起)之后,他虽然公务缠身,但总能挤出时间跑步。

马英九习惯每天早上慢跑(据幕僚透露,他每天跑3公里),参加过大大小小数百次长跑比赛,包括民间举办的摩天大楼爬楼梯登高赛事。担任台北市长期间,他还推广“全市减重100吨赘肉”活动。

马英九也喜欢游泳。当台北市长时,每周至少游泳三次,每次1000米,也是在早上六七点。每天睡前,他还要做200个仰卧起坐。他也经常做俯卧撑,最多能连做120个。据名嘴赵少康回忆,一次他和马英九坐飞机去美国,马英九就在飞机过道上练“伏地起身”。

2008年总统竞选期间,马英九展开“青春铁马向前行”行动,10天内骑单车环岛,行程670多公里,途经全台70个乡镇。

2009年,台军方开始实行被媒体称为“亚洲最严”的体能测试标准:男性军校毕业生必须在14分钟内跑完3000米;2分钟的仰卧起坐满分80个,及格43个;2分钟的俯卧撑满分71个,及格51下。

新标准引来台军官兵怨声载道,有后勤官兵甚至说:干脆退伍算了。但当时已经59岁的马英九却说,这还不够严。



当选领导人之后,马英九一度仍坚持外出晨跑,“国安局”只得给他配备6名警卫随行。后来有人劝他:“你现在和当法务部长(1993至1996年)不一样了,如果法务部长被干掉了,再找一个就好;如果你被干掉了,台湾要重新选举,多麻烦啊!”

马英九于是只好改在官邸内的广场慢跑。


“路跑市长”

说了半天,马英九跑步的成绩到底如何?以下是笔者搜索到的相关媒体报道,按时间顺序:

1998年1月11日,即将竞选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参加“E分站马拉松”路跑比赛,用47分55秒跑完10.5公里,相当于每公里配速4分33秒——很快了(当时他47岁半)。

2001年11月4日,51岁的马市长参加台北国际马拉松,以1小时56分跑完19.6公里(奇怪的距离),获得第597名。

虽然跑得不算快(5:55的配速),但鉴于比赛前一天还赴台中助选,连夜赶回台北后只睡不到3小时就直接参赛,马英九对自己的表现相当满意,说感觉棒极了,整个人好像要飞起来。

2004年,马英九再次参加台北国际马拉松。这次他参加的是9公里组,最后以51分钟完赛(配速5:40)。

赛前马英九没忘了强调自己的政绩:他上任前,台北市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只有35项,而现在有912项,足足多了26倍!

在这位“路跑市长”的号召下,当天有8万人参加台北马拉松,创赛会规模纪录。市政府共有5名官员参赛,也创下新高。

2005年12月18日,马英九又一次参加ING台北国际马拉松,这次他报的项目是10公里组。

他在鸣锣开赛前的致词中开玩笑说:“希望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快跑,特别是不要跑过我。”

据中华民国路跑协会网站数据,马英九的成绩是1:02:15(6:13的配速;而维基百科的数字是1:03:22),总名次2810,男子55-59岁分组名次69。在年龄分组中,马英九名次不错。当然,刚过55岁的他也占了点便宜。



这一届共有逾10万人参加,包括两个跑半程的台北副市长:叶金川(2:15:57)和马英九的心腹军师金溥聪(2:18:46)。



2006年12月17日,ING台北国际马拉松举办到第10届,马英九又参加9公里组,成绩是54:59(配速6:06;维基百科数字是54:54)。

当时仍有两名台北副市长跑半程:陈裕璋以 1:59:39跑进两小时,“金小刀”的成绩2:12:28比上年提高6分多钟。

这也是马英九最后一次以台北市长的身分参加路跑比赛。一周后他就卸任市长职务,全心投入他于前一年7月当选的国民党主席一职,同时备战2008年的总统选举。


马英九的跑步PB

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以58.45%的得票率击败民进党对手谢长廷,当选“中华民国第十二任总统”,并于5月20日宣誓就职。

那一年他曾两度参与路跑活动,但均属公益性质。2009年4月19日的宜兰全台马拉松大赛,让马英九动了真格。

那次他报的是5公里项目。据台湾TVBS报道,出发前,马英九郑重按下电子表开始计时——和所有的“严肃跑者”一样。

跑到终点时,他感觉已经使尽全力,但27分43秒的用时却比3月份的成绩多了2分2秒。马英九对这个成绩似乎很在意,一直追问:“里程数是否标准?”甚至要幕僚回现场重新测量。

据媒体分析,其实马英九根本不用在意,因为按规定5公里组的参赛者应当折返,而马英九却是一路跑下去,直接跑到停车处(可能出于维安考虑),多跑了700米。

当时的总统府发言人、现任台陆委会主委的王郁琦解释说:“其实马英九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所以他每一次跑步完,都会重视他的成绩。这次他跑的路程有比5公里长。”

马英九最后一次参加路跑比赛,应该是2012年2月26日的金门马拉松。那次金门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谢票——在同年1月14日的大选中,他击败民进党的蔡英文和亲民党的宋楚瑜(三人得票率分别为51.60%,45.63%和2.77%)。

赛前马英九表示:“大选后第一个homestay(借宿民居)给了金门,第一个马拉松也给了金门。”最后他用时25分钟,冒雨跑完金门马拉松的5公里健康休闲组。



那么,马英九的跑步实力到底有多强?我们必须说,近16年的跑步成绩,并不代表马英九的最好水平。

首先,他第一次当上市长和总统时,年龄分别为48岁和58岁,大概已经过了巅峰岁月。其次,身居高位的他在参赛时,显然无法再埋头追求突破PB,而是必须不时与赛道内外的民众互动,成绩必然受影响。

至于他的跑步PB,笔者只查到一个数字。担任台北市长时,马英九提倡警察跑步减肥,并与他们一同参加3000米体能测试,结果仅用时12分6秒就抵达终点(配速4分2秒),而警方50至59岁组只需16分40秒即可满分。

这还不是他的最好成绩。2009年4月参加宜兰马拉松之前,马英九透露自己“3000米曾创下11分46秒的纪录”,这相当于用3分55秒的配速连跑3公里——相当厉害了。

据幕僚说,当时59岁的马英九,3000米仍有14到15分钟的实力。顺便说一句,当年中国国足12分钟跑的及格线是3200米,相当于3分45秒的配速。

马英九的中长跑能力估计部分来自遗传。他父亲马鹤凌上初二时,曾夺得湖南省运动会万米冠军,后又在湖南省运动会中夺得400米、800米、1500米和1万米四个冠军。

马家的跑步传统将后继有人。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去年3月13日在美国一次酒会中,台湾驻美代表金溥聪提及马英九长女马唯中的新婚夫婿蔡沛然,说虽然没见过蔡,但“听说他会跑马拉松。他一定绝对是跑得非常快的”。话中似乎隐含跑快才能追到马唯中之意,引来一阵笑声。


马英九没跑过全马?

在马拉松热风靡全球的今天,如果你没跑过马拉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跑者。这就引出了一个终极问题:马英九跑没跑过马拉松?

经过努力搜索,笔者在台湾某跑步论坛上,找到一个相关说法。

一位台湾跑友说:“马先生似乎多年来没真正跑了,身为领导人,似乎更难跑了。约2005年以前,曾经和马市长同跑多场10K上下,刚开始跟不上马市长的脚步,后来曾经超越他,或和我的成绩(10K约55分许)相当。

“印象中马先生完成过一次铁人三项,一次半马,15K以下很多次,全马应该没跑过。”(他所指的半马,大概就是前面提到过的19.6公里那一次?)

看来结果就是这样了:以热爱跑步著称的马英九,竟然一次也没有跑过全程马拉松!

且慢。不找到一个明确的说法,笔者仍然心有不甘。最后还真的让我找到结果了。

在2002年一篇题名《运动与我》的自述中,马英九写道:“那一次参加北二高国际马拉松,是我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也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那年我42岁……”

Eureka!

解释一下,北二高马拉松的全称是“台北国际国道马拉松比赛”,因比赛在别称“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的“中华民国国道三号”举行而得名。它是台湾第二条南北向的高速公路,故俗称第二高速公路,包括北二高、中二高与南二高。它也是台湾最长的高速公路。

在每年有近300场正式马拉松比赛、加民间赛事总数逾500场的台湾,仅台北一地每年就有四场正式马拉松:除台北国际马拉松之外,还有国道马拉松、富邦马拉松和今年新增的渣打公益马拉松四大赛事。相比之下,北京每年仅有北京马拉松和长跑节两场。

尽管马英九只跑过一次全马(遗憾的是,查不到他那次的成绩),但他仍然收获了诸多感悟。他在《运动与我》一文中写道:

“我过去跑步时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中途不退出、半路不休息、成绩不退步。1992年参加北二高国际马拉松,让我发现原来人真的生而不平等,有些人天生就是跑马拉松的料,纵然我拼了老命也没办法超过他,所以我跟自己比,只要做到每次都能跑完全程、成绩不退步就很难能可贵了,如果还能进步,当然更是额外收获。

“这一段42.195公里的长跑,让我体会到非常多的道理。例如:‘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要参加马拉松赛,比赛前三个月就要在体力、食物乃至各种细节上做好调整及准备,才能有最满意的表现。

“长跑的道理与人生有很多是相通的,我常以‘人生有如一场马拉松,不要怕输在起跑点上’来勉励年轻人。重要的是过程,跑完全程就是胜利。长跑著重配速,开始如果像跑百米,拼命向前冲,没多久就会‘力竭汗湍,殆欲毙然’。同样地,开始的落后也不能算是失败,结果总是要到最后才揭晓。”

说得挺好,不过明年5月就要抵达终点的马英九从政生涯“马拉松”,似乎不被看好。与真正的马拉松相比,对这种经历并没有一个单一、明确的成败评判标准,马英九的“最后结果”也许还要等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后,方能看得清楚。


您需要才能回复
  1. 17d86042374159d5de81ba7fcb6bed11
    阿飞8799Lv.1
    2015-11-08 08:19:41
    134

    回应

  2. 17d86042374159d5de81ba7fcb6bed11
    lee111Lv.1
    2015-11-09 09:24:56
    131

    回应

  3. 17d86042374159d5de81ba7fcb6bed11
    跑得快86Lv.8
    2015-11-11 21:35:50
    北京有很多马拉松比赛啊,远不止两个,用爱燃烧搜索比赛,限定北京、马拉松能搜出2015年有16场比赛。

    回应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