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网传今年香港一百冠军&全运会大众组别男子冠军运艳桥在跑完北马之后的采访上说道,“其实我是跑越野的,偶尔跑马拉松放松一下”,后来证实是P图搞笑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在跑步爆炸式发展的几年里,很多跑者在跑了很多场马拉松之后跳出路跑的框框,去跑越野跑,挑战铁人三项。
越野跑被人认为是比马拉松更“洋气”的比赛,很多人钟情于跑越野时的自由与虐。
这次上马跑完,发现周围很多喜欢越野跑的朋友在后半程都跑崩走路,脑海里不禁冒出一个想法:越野跑是马拉松成绩的坟墓。
跑马为何变走马?
“路跑很无聊,还是跑山有意思。”
“想轻松一点,走走多吃点私补。”
“感受一下马拉松的气氛也挺开心的呀。”
多日不跑马拉松的越野跑爱好者们这样说道,但还是想泼一下冷水:无非还是跑不动了。
上马开始5小时后的41公里处,各种行尸走肉
越野跑真的影响马拉松的成绩么?
越野跑当然会影响马拉松成绩,对于大多数跑步爱好者而言,大多数情况都是负面影响。
原因主要在于训练时间的分配利用上,把跑步作为爱好而不是作为工作的大众跑者,只有有限的时间去跑步,就算你把所有业余时间用在跑步上,也没有专业选手训练的时间长,更别说不科学不系统了。
越野跑影响马拉松训练计划:
备战一场马拉松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的备战,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自控以及自制。
如果想跑一次马拉松PB,指定好计划之后周末总去山上野,势必会影响下一周的周中计划(比如周二的间歇跑)。
而即使你周末跑了一次30KM的越野跑,其实也耽误了30KM的LSD训练。经常听到有的越野跑爱好者说到LSD练的太少。
越野跑受伤的风险更大:
越野跑相比于路跑要用到更多的腿部肌肉,较长时间的上坡与下坡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物理损伤,并且在野外要面对更多的危险。
2016港百遭遇寒流,亭子内是避寒选手(图片:如风自在)
超长距离越野跑影响身体的恢复:
我们把赛事距离超过42.195KM的比赛统称为超马,马拉松对于大多数人都已经是极限运动,即使用八成实力完成一场马拉松,也会需要修整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即使你觉得你已经恢复完全,但一周之后身体内的一些酸、酶的指数还没有恢复)。
而往往一场看似简单的30公里,2000爬升的小比赛就比一场马拉松需要更多的体能,需要更多的恢复时间。
如何做到两者兼顾?
虽然泼了这么多冷水,但笔者本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越野跑爱好者,同时也喜欢马拉松的“无聊”与路跑的单调。
(图片:宁海一百挑战赛)
如果调整好自己的训练计划,做到越野跑与马拉松成绩兼顾,是可以实现的(当然基于某些理论还是会牺牲一点马拉松成绩)。以下是几个小建议:
1.如果你选择一场马拉松挑战PB,在比赛的前两周不要上山:
2.将越野跑放在马拉松计划的前中期,并认真完成其他计划:有一套科学的计划可以让你少走弯路,节约时间。
3.提高路跑训练质量,帮助提高越野跑成绩:马拉松训练中的间歇跑以及Tempo节奏跑,都可以有效的提高你的上坡时的心肺能力。
4.用马拉松作为长距离越野赛的一场训练:一个周末一场越野跑加一场马拉松的背靠背训练,非常适合备战百公里越野赛。
5.不论重点在哪,都不要忽视力量训练:在降低受伤风险的同时,提升你的跑步硬实力。
上马赛中:右一和右二是国内知名的越野跑者钱程熙与邓国敏。(图片:
享受山野同时享受城市
一位曾经与笔者一起在山间撒丫子跑下坡爬上坡的严肃跑者,在几次长距离越野赛之后开始逐渐远离越野跑(引发伤病,大比赛耗费时间多),变成严肃的马拉松跑者,现在已经跑进2:34的国家马拉松一级运动员的成绩线以内(就是上图的左一跑者)。
我在唏嘘不能和他一起跑山做搭档的同时,也更祝福他能享受路跑训练给他带来的成绩,同时也想到如果现在他再去跑越野,我也跟不上他了。
我相信大多数人在感受山野间的趣味的同时,也更想体验不同的城市,各种特色的街道,但最终这些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只要你乐在其中,别人的言语也都会随风而去。
最后一桶冷水:跑到着迷的同时不要忘记你的家人。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