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避免踩雷,少走弯路呢?——向过来人请教。
这是大多数人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懂就问,可以避免很多麻烦,极快的提高效率。跑步这件事,也是如此,新人入门,两眼一抹黑,向跑圈的老鸟请教,可以迅速的成长,同时避免很多跑步训练和装备选择上的雷,减少受伤和金钱上的损失。
赛事选择、训练方法、外出比赛攻略、注意事项,这些,老鸟们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建议,帮助我们迅速成长。照着过来人的经验办事,也成为了很多跑者的日常。
那么,过来人的经验一定靠谱吗?有时候是,有时候可能就不那么靠谱了。比如前两年盛行的“正确的落地方式应该是前脚掌着地“的观点,跑圈老鸟们普遍持这一观点,现在呢?
已经很少有人再去这么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跑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论是前脚掌着地、全脚掌还是后脚跟着地,都是可以的。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标准的跑姿。
除此之外还有吗?还有!本期我们就来说三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来看看这些被普遍认知的观点是否真的正确。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跑者们日常能够多听、多做分析,而不是搬来即用、一棍打死。
1、深蹲膝盖不能过脚尖
练力量是跑者在日常的跑步之余都会进行的训练。关于力量训练的种种好处,跑友们应该都很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深蹲,作为最简单、基础的几个力量训练的动作之一,深受跑友们的喜欢。
“深蹲膝盖不能超过脚尖”,每每新手开始练习深蹲这一动作时,都会听到老鸟们“善意”的提醒。“超过脚尖容易对膝盖造成过多的压迫,导致受伤”的印象,那么,真的如此吗?
2012年,英国学者Swinton为了研究深蹲姿势对身体关节造成的压力,曾做过一个实验:Swinton找来12位职业男性健力选手让他们分别采用传统(Traditional)、健力(Powerlifting)、以及Box squat三种深蹲技巧,来测试对身体关节造成的压力。
这里简单科普一些三种深蹲方式:
- 传统式:两脚间距较窄,膝盖超过脚尖,重心比较向前。
- 健力式:两脚间距宽,膝盖不超过脚尖,重心往后移动。
- Box Squat:非常类似健力,只是后面加一个盒子来让臀部可以稍微停留。两脚间距宽,膝盖不超过脚尖,重心是三者中最往后,且上半身最挺直的。
传统式的深蹲允许膝盖超过脚尖。健力式与Box Squat则让重心向后,间接防止了膝盖超过脚尖。
实验结果的结果显示:不管超不超过脚尖,膝盖承受的力矩都差不多,即三种方式对膝盖都是安全的。即只要动作正确,三种深蹲方法对膝盖都是安全的。
所以深蹲膝盖不能超过脚尖的说法并站不住脚。
2、训练完或者间歇训练间隙要进行慢跑放松
在间歇训练的间歇慢跑,不能坐着休息,每次跑完之后也要用较慢的速度来进行慢跑放松,这样有助于放松恢复。这应该是大多数跑者都听过的观点,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 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将休息分为两种:积极性休息(慢跑)和消极性休息(静坐)。
消极性休息即静坐时时磷酸肌酸的再合成速率较高,磷酸肌酸影响高强度运动时的再合成ATP的能力,磷酸肌酸的合成速率提高,有助于高强度运动时的恢复。
而积极性休息即慢跑时乳酸的排除速率较快,有助于消除肌肉酸痛。尤其是在积极性休息的强度介于60-70%最大摄氧量强度之间时,乳酸的排除速率将达到最大。
即两种恢复方式各有特点,并不是都要进行慢跑放松如此。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静坐休息或者慢跑)取决于实际的训练内容和项目,两者结合的比例也是训练时要考虑的问题。
3、拉伸有助于恢复 所以平时没事可以多进行一些拉伸
跑后拉伸已经成为共识,跑后拉伸的好处,跑友们可谓如数家珍,比如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或酸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低运动中肌肉受伤率、保持身体柔韧度等。于是便有跑者建议,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进行一些拉伸。
那么,这个有必要吗?
对于关节活动度较差的跑者来说,肌肉紧张确实可以多进行一些拉伸来放松,但是对于一些关节活动度已经足够的选手,过分的牵拉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还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比如对于关节度活动度足够的跑者来说,过分牵拉会造成关节过松,反而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跑者需要的是肌肉力量、稳定性、运动协调和心肺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过分的柔韧性。相较于过分强调牵拉对于缓解肌肉酸痛避免受伤的影响,不如多进行力量训练来预防受伤。
看完这些,你还会对过来人的经验采取全信的态度吗?并不是所有过来人的经验都是正确的哦,比如过往大运动量的训练模式,现在也在逐渐改善。所以,对待任何事物,我们要本着发展的眼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