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本周,历史上首次延期一个月的高考落幕了。随着 “高考”再次成为社会议题,我们不禁又开始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对于年轻的跑者来说,自己的学生时代中与体育运动有关的,除了总是被数学老师占用的体育课,还有就是一年总有那么一次的“体测”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学生时代最刻骨铭心的800米和1000米。
体测制度
体测制度来源于前苏联,最初叫做“劳卫制”。
1964年,制定了《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随后在1975年又做了修订,重新命名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如今的体测制度是2014年修订的版本,包括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等必测项目,及格成绩也比之前有所降低。
男生1000米的及格成绩从1990年的3分55秒到现如今的4分32秒,女生800米的及格成绩从1990年的3分50秒到现如今的4分34秒,都延长了半分钟之多。
即便如此,800米和1000米仍是体测中最痛苦的项目,没有之一。
体测制度刻骨铭心的800/1000米
现在,请各位读者回忆一下自己在跑完800米或1000米的感受如何。
是不是有过,双腿似灌铅,喉咙冒血味,眼前冒金星,大脑一片空白……等经历。
即使对于专业的中长跑运动员来说,800米、1000米也是个很挑战的距离。
这个距离下,一方面要求良好的耐力基础,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较快的速度,是无氧有氧混合的运动,需要保持较高的心率,和马拉松完全是两种体验。
高中生或大学生运动猝死的新闻这几年屡见不鲜,这类事故大部分都是在800米、1000米跑等剧烈运动中发生的。
一方面,长期久坐不动导致心肺功能欠缺,剧烈运动会诱发学生自身潜在的心血管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不懂得如何合理控制运动强度。
在这种大环境下,800米和1000米带给学生的刻骨铭心,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增强体质,反而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厌烦心理。
虽然800米和1000米在体测中也被成为“耐力跑”,但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心肺功能。
有更好的办法吗?
评价心肺功能,还可以通过12分钟跑和20米往返跑。
12分钟跑,即在12分钟的时间内所跑出的最大距离。这一方法曾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作为体能测试项目,需要在12分钟跑3100米,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联赛。
相比于800米、1000米,12分钟跑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在低于180次/分钟的心率下进行,可以更好的测量心肺功能。
20米往返跑,也叫YOYO测试,要求学生在相距20米的两个标志物间,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进行带有间歇的折返跑。早在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成立了“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选取上海市虹口、奉贤、黄浦三个区的6所中小学为长期跟踪对象,用20米往返跑代替800米、1000米,测量学生的心肺功能。
而800米、1000米沿用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项目的时间短、操作方便,并非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心肺功能。
毕竟体测面向的学生群体庞大,如何优化工作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800米、1000米在短期内无法被取代。随着近几年国内马拉松产业的迅速发展,希望学生在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长跑运动。
结语
诚然,我们应该面对事实,青少年的体质正在逐年下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制定一系列标准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热爱上运动?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我们需要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