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没有人能不吃不喝跑完全马

没有补给的马拉松,是没有意义的马拉松。

-“你都吃啥了?25公里之后,   西瓜真是我续命神器!”

-“哎?我咋没看见西瓜,我一路就吃了点自己的盐丸,补给站就喝水来着……”

-“哎...水喝多了,胀肚了”

那些没有补给的艰难岁月

讲真,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马拉松比赛并不允许选手在比赛中补充食物和水(真是惨)。当然那个时候的科技和生产也确实没办法做更多了。

毕竟,彼时大肆竞赛的美国和苏联都没有给自己的航天员研究出更好的食品来解决太空刚需,谁有时间关心长跑的人能吃什么(当然,后来遍地开花的运动补给能量棒,被普遍认为是根据美国航天员的食物发展而来,就是下图这种样子的食物,这是后话)。

在食物和水得到官方许可之前,马拉松选手们会偷偷带着蜂蜜参赛。有一说一,蜂蜜富含果糖和单糖葡萄糖,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而过饱和溶液的属性,又让它较好入口,确实是运动补给佳品。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能量胶+盐丸的双重补给作用。

到了1965年左右,运动饮料登场。运动饮料富含电解质和糖,以及大量的水,能够在高温中给到运动员及时且便于吸收的补给。只是当时这些补给依旧不能在比赛过程中使用,马拉松运动员们只能将运动饮料作为赛后补给,快速恢复身体状态。

冷知识插播:虽然官方允许选手携带或者在比赛中设立补给站、以满足运动员人体极限状态下的需求的这段历史不超过30年;但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害人害己小损招”的追求和使用历史悠久到你难以想象——超过2000年!

彼时流行的“神奇药方”早早就发现了食用雄性动物生殖器的神奇作用——比如牛鞭,这大概是是睾丸酮类兴奋剂最原始无添加纯天然的配方了🤷

吊诡的是,虽然官方禁止运动员喝水,但可没禁止别的。在早期的现代奥运会中,教练甚至会跟跑选手注射兴奋剂类针剂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大家可能想不到,选手曾面对媒体公然宣讲过可卡因对身体大有好处。……这,都是,真,的。

开吃开吃开吃

如同装备革新、运动鞋发明、训练方法探索等一样,马拉松运动员们研究赛中补给品这件事,也主要靠自力更生。加拿大人Brian Maxwell 曾是一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在1977年跑出了他的马拉松个人最好成绩21443。此后,他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长跑及越野跑教练。

早在运动员时期,Maxwell曾经历过一次全马34公里左右处因为“撞墙”而退赛。他发现,绝大多数马拉松运动员都会在这个公里数发生“撞墙”,也就是身体的糖原已经全消耗完的时候。他于是产生了研究食物能量棒的想法。在教练时期,他遇到了营养学家 Jennifer Biddulph (后来二人结为夫妻~)两人开始共同努力实验,终于在1986年推出了以单糖和多糖为主要成分的能量棒配方。

再后来,由于能量棒的固体形态和粗糙口感,并不利于快速吸收,它渐渐成为超长跑和越野跑中的标配,除了补给,也能快速饱腹。

而在马拉松比赛中,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更容易入口的能量胶和运动饮料(所以还是回归了蜂蜜?)。“补糖吃胶,补电解质吃丸,少量多次勤补水”已经是常识性的需求。关于口味和品牌,还需要跑者们自己尝试找出最爱的那一款。

多少人为了吃才跑马拉松?

当然,受益于华夏大地丰富多样的美食,以及马拉松比赛越来越高的文化属性,美食补给和特色补给,也成为了马拉松比赛吸引跑者的重要元素。

在赛道上,可能见到小龙虾、烤羊腿、汤面、红肠、特色面包等五花八门的补给。更不要说比如日本的大阪城市马拉松,以及法国的波尔多红酒马拉松,这些世界上也开始出现因为好吃而红出圈了的马拉松赛事。

以马拉松为名,穿着跑步装备,逛吃逛吃40多公里,像极了当代都市青年 “健身卡办了就是去了” “健身操视频赞了就是看了,看了就是练了”的生存心态不要太像😂。

今年由于疫情,马拉松比赛在这个月开始扎堆举办。俗话说,冬季练量,夏季练速嘛。对于跑量和赛量严重不足的跑者们,您还是抓紧训练吧,吃了不等于跑了。

啊对了,你们在马拉松比赛中,喜欢怎么补给呢? 

您需要才能回复
  1. 574c4a127db3b8f52137ca4b248cc834
    夏威夷的海鸣威Lv.3
    2020-11-01 13:35:36
    我想问一下对于一个在偏辟农村的跑者来说,吃点什么比较好呢?

    回应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