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为什么我一夜跑就失眠?

失眠在耐力性运动爱好者群体中是很常见的。

跑者们可以根据三种情况来对号入座,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是失眠的受害者:

1. 你是否经常会在半夜频繁地醒来?

2. 你是否在一觉醒来后,并没有感觉到精力恢复反而更加疲倦?

3. 你是否在关灯半小时之后,依然没有进入睡眠状态?

其中最后一条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很多跑者白天要工作上班,锻炼的时间只能放到晚上。结果兴冲冲地跑(练)完,洗完澡爬上床,结果到半夜了还是非常清醒,甚至依然处于一个非常亢奋的状态。

不是都说锻炼能够提升睡眠质量吗?

为什么我偏偏越运动越睡不着?

失眠的原因

运动锻炼和睡眠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平衡点,一旦过头,就会产生糟糕的后果。也就是说,过度训练,一般是引发失眠的首要因素。

《运动与锻炼的医学和科技》期刊曾在2014年发表过一个相关的实验报告。报告团队当时对27位铁人三项男运动员进行了为期6周的跟踪检测,主要收集的数据信息分成两大类,其一是这些铁三运动员每日的训练内容和训练量,其二便是这些运动员每日的睡眠情况。结果发现,越是在训练中追求高强度的运动员,往往更容易疲劳,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更普遍。

“过度训练症”对于跑者们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一味追求高强度带来的刺激,急于求成,那么身体也会立即产生种种不良反应作为回应:体重失控、暴饮暴食、情绪消极、体弱多病,当然也包括了失眠。

从微观角度讲,当你晚上锻炼的强度过大。运动不但没有帮助你化解掉一天工作累积下来的焦虑和坏心情,反而还雪上加霜,让你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疲劳,引发激素分泌的异常。

比如像褪黑激素和血清素等激素水平过高,会导致人过度兴奋;而肾上腺素的分解滞后,会让你的心率一直处于一个过高的区间中;当然,还包括产生于肾上腺的皮质醇,也可能因为大强度的运动而出现水平过高的情况。这一些统统都会最终导致你在夜晚明明很累,却难以入眠。

除去强度大之外,运动时间与睡觉时间间隔过于短也是失眠元凶之一。

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运动的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中放松下来。无论是心率恢复平和、核心体温回归正常、大脑活动的兴奋度降低等等,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没有这么一个缓冲的阶段,那么越夜越有机的情况就不可避免要发生了。

还有调查表明,越是自律、越是有明确锻炼要求和锻炼目的的跑者,出现失眠的概率更大。这一类跑者往往会表现出心理学家所说的A型性格的特征。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麦耶·弗里德曼和雷·罗曼森在合著书籍中提出了“AB性格”这个概念。A型性格一般有很强的表现欲、竞争性强、做事雷厉风行、充满紧迫感,但也更急躁、容易失去耐心。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相似情况,那么请扪心自问,是不是经常会在睡觉之前,还在复盘当日的训练?或者已经在打算下一次最后冲刺时的注意事项?思维经常在睡觉时间依然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模式,则终究逃不过睡不好的结局。

另一类更容易失眠的群体,他们的特征就是管不住嘴。要么就是喜欢喝咖啡,或者含有咖啡因的运动饮料来提神,要么就是跑前跑后爱搞几杯小酒喝,要么就是喜欢睡前吃东西。饮食的不规律、摄入过多的酒精和咖啡因,都可能会导致难以入睡。

此外,如果跑者们存在一些潜在的病症,但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或者引起重视,它们可能也在悄无声息地阻碍你睡得香甜。比如有些跑者晚上睡觉打鼾、流口水,到了白天无精打采的,很可能有睡眠呼吸暂停的问题,这在大体重和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尤其以男性为主。这往往是这些人群脖子较粗,睡觉时气道更容易被压迫,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

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在内的问题一旦出现,还是要引发重视,最好早日就医,及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予以调整。

两个应对原则

分析原因后对症下药,跑者们都可以按着各自的情况进行对应的诊治和调整。我们在这里给出两个关键词,作为应对失眠的原则:

第一是规律。

身体有一个生物钟,一旦我们培养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生物钟也会趋于稳定。到了特点的时间点时,睡意自然而然袭来。这对减缓比赛前夜紧张失眠症状也大有帮助。与此相反的就是平日里作息也不规律的跑者,到了比赛日,更加紧张得睡不着,跑不出理想的成绩还是其次,就怕比赛当天因为没休息好,状态极差,临场出现不舒服的生理反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规律还包括了跑者们对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的合理安排,日常训练,还是要避免出现因为跑得太兴奋或太累的情况,或者,就索性把锻炼时间提早,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从运动中缓过来,不至于影响到睡觉。

第二个原则是学会放松。

让自己放松下来的办法有很多。有的跑者喜欢冲热水澡,有的跑者则习惯用睡前阅读的方式来让自己静下心来,还有人喜欢听轻音乐,或按摩放松肌肉。

无论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在该休息的时候,身与心都得到最大的平静。

好好睡一觉,才能精力充沛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