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什么叫做“跑鞋的面子”?

跑鞋鞋面有着不亚于中底的重要性

但凡有新跑鞋发布,必然会引发人们对其科技更新的好奇。其中最受关注的、也是品牌方最着重宣传介绍的,往往是鞋子的中底部分。中底置于双脚和地面之间,是跑步时双脚进行“交互”的关键部位,设计师在中底科技的升级革新上倾尽心力,从厚度、形态、置入物等方面不断地创新,最终达成保护双脚、提供额外助力的作用。

中底能吸引到大量关注并不意外,毕竟它带来的体验变化最为直观。但与此同时,尽管跑鞋鞋面在这些年也有了不小的更新,但对它的研究和探讨就要远少于中底部分。从大部分人的传统感知上来说,鞋面做得好属于“锦上添花”,但并不是为一双鞋奠定基调的部分。

然而就有运动科学方面的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Heeluxe Lab的Geoffrey Gray就认为跑鞋鞋面对整双鞋脚感的影响远超想象。为此他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打造了两双样本鞋,中底、外底、内衬都是一样的,只是鞋面的形状设计有不同。结果测试者们一致认为,两双鞋都很合脚,但是能感觉到鞋子在灵活性、缓震性以及稳定性上是有差异的。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一个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就直接下结论,只不过我们确实应该重新审视跑鞋鞋面在跑鞋设计中的重要性了。

基础属性,尽善尽美

以往我们提及跑鞋鞋面时,都会与“贴合度”、“包裹性”进行直接关联,换句话讲,鞋面与“跑鞋是否合脚”是直接挂钩的,而这正是一双好跑鞋最基础的属性。

除去“贴合双脚”的作用,当推举一双跑鞋的鞋面时,我们往往还会提及它的透气性、延展性甚至包括它的纹理排布等等,但这些都是科技发展后衍生出的额外优点,跑鞋鞋面最初最基本的任务,还是把双脚固定在鞋床之上。这看似容易,但却并不简单。

因为双脚在奔跑的过程中是处于一个不断形变的状态中,足弓下压和抬升、后跟着地和内翻、脚上的各个肌肉群不断绷紧、放松。每个人奔跑时双脚的形态变化都会有差异。哪怕不是在运动状态中,每个人双脚也都千差万别:不一样的足弓形状、脚背高度、脚趾长度、前掌宽度……类此种种都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好的鞋面就应该具备对双脚加以控制和保护的作用,无论动态或静态。那么鞋面的不同部位,又都是如何为双脚的不同部位提供不一样的支持呢?

大家肯定都穿着过拖鞋或者人字拖,这种鞋子往往会在脚背稍微往后一点的部位通过塑料带或者绑绳将脚进行固定,中足部位正是稳固双脚的关键部位。因此放到一双跑鞋身上,这一部位便是着重保护的地方,几乎所有的鞋带系统都会设置在这个部位,鞋带也是辅助鞋面进行贴合的关键设计之一。

鞋带的主要作用就是调整鞋面贴合程度,现在也有非常多品牌,在鞋带设计上变得特别讲究。比如BOA公司的Li2鞋带系统与众不同,是通过旋转鞋面上旋钮的方式,来调整鞋面的贴合度。

但鞋头部分就不一样。在摆放脚趾的部位,如今的设计师们越来越倾向于在鞋前掌的这一块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如果你跑龄够长,一定能想起老一代的跑鞋鞋头部分也是被牢牢固定的,这虽然能加强跑步时脚趾的抓地力,但却大大牺牲了舒适度。而现在的跑鞋都会尽量让脚趾有更大的灵活性,让它能够充分的伸展或弯曲。Altra就是非常关注这一点的跑鞋品牌,它的宽前掌设计也是品牌的特点之一。 

Altra的前掌都设计得非常宽

当然,鞋面也包含了环绕脚踝的鞋领部分(也包括了后跟),这一部分的设计如今也是各色各样。传统一点的跑鞋会在这部分填充厚实的泡沫来进行加固,也有的会在这一块设置类似TPU块的额外防护,当然有的跑鞋为了体现灵活性,则会在造型轮廓、材料的分布上进行创新,比如New Balance的跑鞋在鞋领后跟这一块一向都非常有特色。

所以可以看到,仅仅只是一个贴合双脚的基础功能,不同品牌在不同跑鞋的鞋面设计上, 就有巨大的差异。当然这种差异是品牌们所乐于看到的,它们甚至希望这种不同于人的地方能够成为品牌的特色或者说标签,成为不同跑者选择它们的特殊理由,建立起不同类型跑者与品牌的强力关联。 

补充脚感,差异万岁

材料的革新也为鞋面的改头换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基础的就是不同的鞋面面料通过特殊的编织方式,会体现出不一样的触感。有的非常柔软透气,有的则强度非常高,韧性十足,有的又主打“结实”和牢固,相对来说会更硬一些。

在此前提下,鞋面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有了除固定双脚之外的更多功能。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鞋面的质地,对一双跑鞋的脚感进行了补充。 

比如说一双为初学者而打造的慢跑鞋为了提供更强大的缓冲和保护,会做得更重一些,鞋底也会更厚实,而往往这样的跑鞋鞋面也会强调控制性,做得比较有韧性;而更轻更简洁的鞋子,为了体现灵活性,就会换上弹性更强的鞋面;等到要设计一双竞速鞋时,考虑到减少双脚不必要的滑动和摩擦,把所有的能量都尽力转换成向前的动能,可能就要再把鞋面做得紧实、牢固一些,太软的鞋面一定程度上会毁掉速度感。

当然,中底和鞋面的搭配并不是公式化的。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也并不是按部就班的什么样的鞋底就用到什么样的鞋面,同时,也不存在一种完美的鞋面,能够适应每一双鞋,能够不管应用于哪双鞋都发挥百分百的优势。所有的“鞋面+中底”的组合有一个调试的过程,找到最合适的方案,才会搭配出最完美的脚感。不能把鞋面、中底、外底每一个部位单独拿出来看,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进行协调,做出“1+1+1>3”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双跑鞋在面世之前,都会经历无数次的测试。 

鞋面的差异会影响脚感,由此鞋面设计的方式也正在越来越多样化。除去面料、编织方式不一样外,现在也有不同的部位用不同材料的设计,纹理不一、层次分明;或是鞋面内外侧也体现出差异,外侧耐磨柔韧、内侧透气不磨脚;当然还有把鞋面做成好几层的,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功能。

颜值为王,个性担当

关于鞋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在于,它是一双鞋的“门面”,鞋面的颜色、线条、纹路都会直接影响到这双鞋的颜值和个性。

好的鞋面,除去能发挥我们上述说的种种功能之外,还要能够在货架上瞬间吸引到消费者的目光,甚至能够引发人的联想,让人想象穿着它飞驰的场景。而这,都会左右跑者们的最终消费决策。 

无论跑鞋鞋面的设计突显的是层次感还是清爽感,一旦通过“颜值”俘获了跑者芳心,可能它就不会仅仅只是被用于跑步,在其他的生活场景中,跑者们也会非常愿意将这些好看的跑鞋作为日常穿搭的一部分。

所以,鞋面对于一双跑鞋来说,是真的很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鞋面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跑鞋鞋面所减负的使命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放到以前来说,鞋面的存在是为了将双脚“加以约束和控制”,而现如今,新材料、新结构、新形态、新功能等一系列事物,都在努力帮鞋面完成一个全新的使命,那就是让双脚得到“彻底的解放”。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