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小太阳这样的一段话:“作为饮者,最快乐的事情不是千杯不醉,而是喝到酣畅淋漓;作为歌者,最快乐的事情不是遍曲吟尽,而是唱到感人肺腑;作为跑者,最快乐的事情不是拿遍冠军,而是跑到意犹未尽......”。对于汉马,这段描述恰如其分。
回顾2018年的武汉马拉松,这让我陷入沉思,没有一个时刻会像今天这样,让我如此渴望去了解一座城,即便我已在这里生活了近两年。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怎样的一群人造就如此激情澎湃的汉马?经历过才会明白,汉马其实是有重量的,这份厚重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大武汉性格的凝萃。
想读懂汉马,请先读懂武汉
武汉的城市之魂,远有千年荆楚,近有百年辛亥。湖北不仅是荆楚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发源地。悦跑圈和小太阳都曾做过类似的对比,将武汉马拉松与107年的辛亥革命开端武昌起义进行对照,跨越百年的遥相辉映也确有其共通点和时代意义。
1911年10月10日晚,一千新军鸣枪出发,浩浩荡荡地在城内外奔走,整个武昌城揭竿而起,百年前的“武汉马拉松”开始了。路线大概是从武昌城外工程营出发,跑到城内,再跑到总督府......最终赛事取得圆满成功,打响了辛亥革命的开端,两日内汉口汉阳同样成功起义,武汉军政府宣告成立。这一场推陈出新的革命,像马拉松一样,迅速点燃了这座城,革命的火种也如星星之火般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而今,奔跑在英雄的城市,也依稀可以感受107年前革命先烈们经历的那份惊心动魄,不同点在于,历史的风云犹在,但时代已经赋予了这座城更多的活力与激情,武汉马拉松是被市民们祝福的城市节日。也许,这就是深入武汉人骨子里的性情。
正如易中天先生在《读城记》中说:“武汉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武汉人在体格、性格上也兼东西南北之长。他们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总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所以,这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里“引起中华革命先”。
武汉精神的内涵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昌起义敢为天下先,而汉马的卓越品质也确实是这句话后半段的最佳代言。提到汉马背后的故事,完全可以归结于近年来武汉城市的兴衰史和奋斗史,汉马的绽放只需要一天,为了这一天,武汉可能已经等了三十年。
纵观历史走向,武汉整体经济实力的变化曲线,划出了一个完整的“W”型。从八十年代的“中国第四城”,到世纪之交“褪色的武汉”,再到13年“实现大武汉的全面复兴”,武汉从不甘于平庸,倾全城之力的“汉马”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仅仅举办三年便已跻身“中国马拉松大满贯”的行列,每到汉马季,真的是“江城马贵,一票难求”,可见其火爆程度,这一切也得益于汉马的好口碑,我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一个赞助商名额,在此特意mark一下鼠姐,今年第一次感受全马,特别是能够经过东湖南路的尖叫赛道,期待满满。
Burning City!第一视角的汉马
汉马前一周的周末,赶上清明节的尾巴,我一个人去感受了一下换了新装的东湖,汉马的标识牌随处可见,与无锡的标语牌相比,这里的标志明显粗犷很多,十分大气。整个城市被装点得就像过节一样,静待八方来客。
周末的东湖,游人很多,我跑跑走走,不时会有工人穿梭在人群中为东湖赛段做筹备,想到一周后这里将会有一群人穿着金色的宴服奔跑狂欢,而我,也会是他们中的一员。
周中的傍晚,少了游人的喧嚣,我可以独享这东湖赛段的前半程了,从宿舍跑到楚城再折返正好十公里,算作赛前的热身,爬上汉马错过的楚城,恰好赶上湖边日落,远眺绿道洒在金色的黄昏中,我心中竟有了一丝庆幸,东湖这么美,汉马跑者估计也就只能感受其中的十分之一吧。
周四我和小胖去马博会撸羊毛,本以为取物排队会十分拥挤,但赛事主办方的合理筹备以及志愿者的高效细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赛后跑友评论,汉马的井然有序像极了金标东京马拉松,而黄蓝的配色又与刚刚结束的波士顿马拉松十分相似,可见汉马的赛前定位就是“双一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体验。志愿者会根据每位参赛者的体型耐心地询问:"嗯,我觉得L的你可能穿不进去,要不要试一试4XL的?(啥还有4XL的)"
取完装备,我和小胖每人还领到一个康师傅大泡面卷,在去撸面的途中,志愿者小哥非要再塞给我俩一人一个泡面卷并笑着说:“多吃点,到时候好好跑。”我自然是欣然笑纳,而小胖呢,可能是体型原因吧,没好意思要。汉马的羊毛真的很丰盛,并且还有专门给战袍印字的展台,说实话,我一直没把汉马当成跑步赛事,这明明就是一场大趴,跑那么快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就该“别跑太快,咱得吃饱”,把这八个大字烫在战袍上,也可以掩饰一下我跑不快的真相。
赛前一天宁姐带我体验了一下全小龙虾大餐,怒加一波好友,餐桌上还有很多外地过来的朋友,还认识了一位特意从哈尔滨飞过来的老乡,大家因汉马而缘,话题中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很可爱的一群人。
比赛日,我和小胖,小别计划组团出发,半马215,全马430,小别是一元气满满的妹子,为了跑汉马赛前特意从香港过来,听说火车晚点,只能改签站票,真的是非常辛苦,但自带sunshine光环的小别依旧老明媚了:“ 我很乐意哈哈哈”。这她原话,不要太阳光。
汉马日,地铁免费,并且提前一个小时开放,江汉路外,穿过人群,进入检录区,B区检录门外有很多外国小哥志愿者,号码簿芯片检测双管齐下,大家分流进入赛道等候发枪,我加入D区和小别一起出发,并和半马小胖同学约好200半马兔处汇合。
本届汉马赛事传承2017年经典赛道路线,选手们从汉口江滩青岛路与沿江大道交汇路口出发,途径百年老街中山大道、武汉市长江大桥、东湖绿道等多个著名历史人文景点和经典武汉地标,充分展现了武汉城市核心景观和满满诚意。
发枪后,我们随着金色的人流鱼贯而出,赛道两边围满了热情的观众,简直就是全城的集体狂欢。没过多久我们便涌入了老汉口的中山大道,百年老街见证了大武汉的兴衰变迁,汉口在近代被称为“东方芝加哥”,璀璨如东方明珠,明清两代,在武昌和汉阳的夹缝中政治地位低下的汉口,逐渐成为了商贾云集的贸易集镇,更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武昌和汉阳生产的各种货物往往需要经由汉口而运出,让这座原本不受人重视的港口后来成长为了“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内陆大港。跑者们经过中山大道,依旧可以感受历史的脉搏,看人来人往,闻商贾喧嚣,老租界的欧式建筑别具特色,而此刻都成了赛道上的风景。
一路上观众不断,志愿者也非常热情,和大家玩的太嗨竟忘记了追赶200的兔子,还好,小胖够慢,从后面过来追上了我们,跑马三人组顺利会师。
驶过江汉桥,我们直奔武汉地标长江大桥而去,10公里处的1670米的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正式通车,首次把阻隔于长江两岸的武汉三镇联系起来。在此之前,长江是分割南北的天堑,汉江则把江北的汉口和汉阳也阻隔开来。武汉三镇,正是在这两条大江大河的划分之下,始终难以整合。这种割裂感,即使在武汉合并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在武汉市民的心中。所以对于每个老武汉人,长江大桥的意义无需多言,也许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她早已成为沟通整座城市的精神纽带。今天的大桥赶走了车流,特意留下位置给跑者们开party,十分丰富的补给,超热情的志愿者,各色美女拉拉队,偶尔听到的火车在桥下驶过的隆隆声则成了这场盛宴的注脚。大家嗨得不亦乐乎,我和小胖也成功的把小别同学弄丢了,想从几万名穿着黄色衣服的跑者中找到小别别说有多难。队伍成了我和小胖的二人组,大桥上偶遇记者冬日娜,狂欢升级…
黄鹤楼与长江大桥隔江相望,古时的“黄鹤楼头看覆舟”换做了今日的“黄鹤楼头看跑马”,大诗人李白对黄鹤楼情有独钟,曾作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是写黄鹤楼的,但无意中却成就了武汉上千年的“江城”美名。千古名楼,极目楚天,如果不跑马,登楼远望,三镇风光,尽收眼底。跑友们也纷纷以黄鹤楼为背景,记录跑马瞬间。
接下来的赛段来到了武昌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里的观众似乎没有汉口区的狂热,究其历史原因,也许武昌是千年老镇,武汉的老底子,历史上关于武汉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武昌,整个武汉市的文化底蕴都发自于此,文化来自于民俗风情和人文教育,与被帝国主义强制开埠的老汉口相比,这里的市民显得相对冷静和克制,虽然已近百年,大武汉也经历了大融合,但骨子里的东西多少还会有些遗存。
跑马人最不缺的就是“自嗨”,我看到一外国大姐穿着拖鞋跑马,不由得心生敬佩,上前大喊了一声:“You are so Liu!”,她似乎也心领神会,回了一句:“You
two”。我心想,我夸你溜,你居然说我二,索性加速,继续向前。
很快我们就到了13公里的终点辛亥革命纪念馆,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在首义广场兴建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首义成功,震撼了世界,也改写了中国历史。
跨过13公里,武昌区的观众越来越多,除了志愿者,甚至有建筑工人在路边给大家送补给,加油鼓劲,击掌相庆,真的很燃。这一段路观众很多,呐喊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我和小胖就已经到了沙湖段半马的终点,小胖转弯奔想向湖北省图书馆的最后路程,兄弟就此分离。
而对于全马选手,期待已久的东湖南路武大尖叫赛道就在眼前,这场大趴的高潮即将来临,我加快脚步,向东湖跑去。
在楚河汉街段的折返赛道上我终于抓到了小别,正好可以两个人一起感受剩下的大美东湖。
终于进入东湖南路,我的主场,右手边的武大小伙伴真的超级燃,呐喊声非常给力,为了装好孩子,这次没涂“武大,珞珈”的涂鸦,少了太多的归属感,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听说第一届汉马武大校长还会带着学校师生给汉马选手加油助威,这次大boss没来,武大学妹们同样非常给力。左手边的东湖水面上漂浮着许多的小艇,上面竟然还有观众在水面上给大家加油,非常有层次感。
过了文澜门,武大北门,终于来到宿舍门口工学部北门了,男哥我的“亲友团”早已等候多时,室友和师弟见到我大喊了一声:“可等到你了!” happy的不行,赶紧照几个逗比照片留念。
路过武大乐跑团的补给点和半马大神惊簧打了个招呼后,直奔东湖风光村而去,这边的观众围成了小山,小别嗨的不行,冲过去和大家击掌,老司机我就显得很克制。
进入东湖绿道,这边观众禁入,也给足跑者空间去欣赏东湖之美,阳光正好下的东湖,英俊大气,如果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是一位窈窕的姑娘,那么,东湖的大气则像足了一位俊朗的少年,东湖的面积相当于杭州西湖的6倍,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后半段十几公里的赛程安排在这里真的再好不过,穿越武汉沧桑百年的历史风云,迎接大家的是武汉别有洞天的自然风光,可见组委会对赛道的安排极尽巧思,可以说是十分用心了。东湖赛段的亮点除了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值得大赞的细节。气质美女的提琴乐队,cosplay的二次元角色,非洲鼓狂野乐队,还有老年广场舞大妈方阵,又高雅又喜庆,再加上格外热情的志愿者,这段路程可以给满分了。欣赏着风景,吹着柔软的湖风,然后在32.5公里处吃一个鳗鱼培根卷,你还能想到比这很好的跑步体验么?只可惜这时我的手机已经没电了,来不及记录下那些迷人的细节。在东湖末端梨园前的来跑吧补给站补充了些运动饮料后,我们奔向最后的一段路,华侨城,欢乐谷。
一出东湖,可真吓了我一跳,路边密密麻麻的围满了摄影师,拍照密度真的可以说是我跑马以来的之最了,调整好心情,最后的五公里,我和小别非常平稳地抵达终点,志愿者夹道迎接,非常有仪式感,说实话,到终点的那一刻确实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跑者们被宠了一路,辛苦了太多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
回想这一路,汉马的细节之处可以说十分完美,汉马的赛道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很少见乱扔的纸杯,抛开跑者素质不言,一切也要归功于组委会设置了足够多的垃圾箱以及志愿者的勤劳。无锡的志愿者已经让我觉得是马界的No.1了,没想到汉马的志愿者更上一层楼,每个补给站志愿者数量之多让我惊讶,更难得的是大家都能量十足,热情洋溢,虽说武汉大学生数量是全国之最,但在短时间内培训出这么多高素质的志愿者也绝非易事,汉马组委会真的很棒,赛后遇到了小别的戏精朋友们,老高,小寇,给戏精们拍照,并吃了赛后的泡面,封存了号码布。汉马的虎头龙尾,一丝不苟真的让跑者感动,所以意犹未尽的感受对大家而言绝非一家之言,应该是常态。晚上带上小胖一起,整了一顿武大边的网红铁板烧,完美的汉马,用一顿完美的晚餐结束吧!
被市民祝福的Buff加成,第三视角的汉马
波士顿马拉松之所以能够成为马拉松界最璀璨的明珠,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波士顿这座城市的体育基因。中国足球为什么一直烧钱却依旧成绩惨淡,那是因为我们很早就已经缺失了必要的足球文化。就马拉松而言,不管在哪个国家、美国还是欧洲,说到是跑马拉松的,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而在我们中国,人们谈到马拉松首先会问:“跑了第几名?”然后是:“给钱吗?”“是不是免费的”“拿到奖金了吗?”当其得到否定答案后,他们会露出不解的表情,言外之意是:“有毛病吧”“跑傻了吧”。国人对于马拉松的这种误解,与我们大众体育发展的滞后不无关系。
而对于武汉,我觉得这座城市是有体育基因的,用我老球迷的话来说就是:“很懂球”,当然了,也真的很懂马,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年少孩童,都会出现在赛道边声嘶力竭的为你呐喊,那是发自肺腑的祝福。
赛前一天的晚上11点半,土木的导师在实验室看到了我,说:“震男,明天帮我改一下论文,明晚给我就行。”说实话我挺为难的,只能吐出实情:“老师,明天上午跑汉马,下午帮您改行不?”我本以为老师会觉得我不务正业,但是没想到,老师那一刻眼睛里闪过一道光,兴奋得说:“没事,咱不急,你周一开始搞就行,明天好好跑,早点休息。”我有点懵,这还是在大众眼中不务正业的马拉松么?
跑过尖叫赛道,对门实验室室友鸡鸡直接把我跑马的照片发到了机械实验室群里,我第一感觉是:“不好,要出事了!”我给鸡鸡回了一个大大的“No”,本以为老师会发火,到后来知道,机械老师动员大家给我买点好吃的,补一补,马拉松,不应该和“不科研,到处瞎浪”划等号么?
汉马前和同学坐公交车,听到公交车司机说因为汉马要封路的事,我问司机师傅:“汉马封路了,您不会觉得很不方便么?还得绕路。”师傅很豪爽的用武汉话回答,我勉强听懂:“那怕个啥!我正好看看热闹。”马拉松还是那个我印象中被人笑称为“中产阶级的广场舞”的活动么?
赛后吃面的时候,正好遇到一位跑维的摄影师,老高和他聊的很嗨,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摄影师师傅一直在摆弄一个发射器一样的东西,后来才知道那是用来传照片的,师傅说:“我得赶紧把照片传到平台上去,大家要发朋友圈的,分享第一手的喜悦。”跑马累的够呛,还发朋友圈?
赛后看到一个华师志愿者的推文,讲述她的马拉松志愿者经历,并配上这样一首诗:
“城市的夜沉没于朝阳,
起点处,万颗热爱的心在发烫。
“虽千万里,吾往矣”
他们来了!他们来了!
蓝色的身影在翘首以待。
微笑,激动,汗水,
欢乐,感动,沸腾,
因为汉马,我们在一起,
因为汉马,我们共同期待着远方。”
我能想象到做她做志愿者的那份喜悦,很开心,做汉马志愿者在你眼中不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武汉的体育基因,因你们而光彩夺目。
最近在帮老师写一个关于“人文引导下的新型工科人才培养”的教改材料,深刻体会到诸如国外的hiking之类的人文或者实践教育确实有其存在的意义。跑过了汉马,感受了武汉的城市基因,一项赛事得到了那么多人的祝福真的很难得。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可以像武汉一样,将体育写入城市的骨髓里,对于大武汉,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除了李娜,汉马也足够分量撑得起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注:全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图片来源自己拍摄,余下部分来源于网络(如跑步维生素,i云动,地球知识局)。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