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油腻“年岁,少年情怀 —2017 上马 美妈返乡小PB

离开上海三十年,一转身就到了“油腻”年岁。两年前爱上了跑步的我,觉得又回到了青春期:跑马的生活充满了新的挑战,在迎接新的挑战里又看见新的自己,就如少年时常问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一样,现在常问自己“下次该怎么跑?”

少年时的宅女连跑八百米都是件了不得的大事,现在的我则判若两人,跑步两年多,2017年总跑量超1600英里,尽管生活、事业都承担着少年时无法想象的压力。“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三十年后,面对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我没有辜负她这个愿望。

训练篇

2017年11月12日的上海国际马拉松,是我开始跑步的第二个马拉松,也是我第一次在国内跑马。这次比赛的官方成绩是3:46:32,比第一次的芝加哥马拉松快了36秒。虽然是PR了,但是并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

成绩虽然不那么理想,不过通过比赛之前的训练及比赛本身也学习了不少东西。先从训练开始讲起吧。

既然这是二马,基本上不需要进行18周的训练计划,因此师父给我安排的是12周的训练计划。采用的计划仍然是AM55的框架,不过不是12周的AM55计划,而是18周AM55计划中的前11周另外加两周taper。原因是18周的计划里程上得慢,相对容易。

我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跟过8周的汉森计划,那8周训练之后,配速提高很明显(每迈配速基本在8分以内)。可是,今年一月和三月的两个比赛之后,每周跑量降回30迈,并且没有速度训练,因此配速退步不少。所以8月初开始12周全马训练时,对LT run 心里蛮打鼓的。开始的LT配速定在了8:15,即使这个速度,前一两次完成四迈LT时,到最后一迈也还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曾经走过18周训练计划的我,老觉得12周训练强度不够大,多少表现出有些急躁情绪,师父这方面有经验,前几周时不时给我打气,吃定心丸。果然,在一周一周的里程数增加的同时,我的LT run的功课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居然也是每次都能交作业。除了第五周的16迈龙润10迈MP没能完美交卷,其他有一定难度的功课基本都完成。尤其是第九周的16迈龙润12迈MP,在渔哥陪跑下,顺利完成,因此信心爆棚,之后的每个有难度的训练都感觉很嗨,而且一迈开脚步很容易就进入MP 的巡航状态。

上一次18周全马计划时,为了避免训练过度,我很小心地减掉了健身房的力量训练。这次,我没有因为全马训练而中断力量训练(另外训练完还游泳十分种),回过头看,这些全身力量训练对于跑步后的身体恢复帮助不小。

总而言之,12周的训练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还是蛮开心的蛮满足的。

训练顺利收关,下一个就是赛前预备了。

赛前篇

比较上马和芝马,两者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国际大都市,交通比较便利,参赛的人比较多;路线都比较绕,但路面拉升都不大,即使有坡也都较缓;另外,我比较运气的是,2016年的芝马和这次上马天气都晴好且温度适宜,所以2017年上马之于我应该是天时地利的。

上马与芝马不同的地方最大的有两点:

1)上马的街道很多都比较狭窄,即使年轻的滨江跑道(无论是黄浦的还是徐汇的,平时训练跑步时非常适合),比赛的千军万马跑过时仍然显得有些拥挤的。相比之下,芝加哥,这个五大湖地区的运输重镇,其宽大的街道的优势则非常明显了。

2)上马分配wave是我知道的最奇葩的,应该没有之一……这也是我吐槽上马唯一的一点:好像只有一小部分人是按照配速分配的,而且就算按配速也是按照最近一次上马配速(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比赛成绩一概不算,搞不懂是不是上马组委会认为其他马拉松都在月球上跑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任何一个wave里都有跑霸和跑渣,试着想像一下枪响之后,在江边沧桑的小街道上,那种无数超人和被人超的壮观景象。不开玩笑,现场跑过,其实是有些安全隐患的。

我在比赛开始前的一周就动身了。此行先飞台北,逗留两夜。在台北时间短,抓紧时间边观光边和老朋友老同学见面,因此,除了晚上睡觉少以外,似乎也没有感觉时差影响白天的状态。

匆匆台北之行结束后,就到了上海。到上海是周二晚上,上海的天气比我想象得要温暖,着装短袖短裤都不觉得冷,不太像是进入深秋的十一月。

到上海的第二天,轻度雾霾,不禁想起回沪前,我的几个美国同事对我回国跑马颇为关注,有一位特意问我:“这样的空气能跑步吗?你要小心哦”;还有一位索性就说:“马拉松组织者不应该发你T恤,应该发你个防毒面具”。说多了,令人心里不快。现在,既来之,则安之,霾不知雾不觉地过去了。

接下来在上海几天的主要任务是适应环境。时差始终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白天因为安排了各种活动没有明显感觉;晚上不容易,吃两片脑白金后睡去,大约会断断续续睡四个小时左右就醒过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赛前一晩上才有些改观。

尽管睡眠不足,周三周四周六,三次赛前easy run还是一样信心满满的。周三在徐汇滨江dress rehearsal 7迈,还特意上下龙腾大桥(2017上马唯一拉升地点)两个来回。

在我看来,回国跑马最令人振奋也是最令人心动的就是有无数美食任你敞开来吃,而且没有负罪感。我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这短短的几天,大闸蟹、炒猪肝、小笼包到各种面食,反正对美食是来者不拒,一切以“carb loading ”之名,吃到嗓子眼儿。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周五周六我就入住了离外滩步行十分钟的锦江都城经典酒店。周六早上在外滩爽爽地跑完四迈(途径煎饼果子摊头,忍不住买了狼吞虎咽地吃了),看见酒店的中西合壁自助早餐,居然有爱吃的上海小馄饨,我急不可待地要了一碗,厨房里工作的小伙子用带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一边盛馄饨汤一边对我说:“是来参加上马的吧,喜欢吃就多吃点呀。”

周六接下来的活动似乎除了吃还是吃,中午是高中同学聚会,十一点开始,大家天南海北,竟然一吃就吃到了下午两点。午后回酒店休息,在海关大楼每15分钟的“东方红太阳升”声中,居然做起白日梦,醒来已经是太阳晒屁股的四点半

五点半晚饭是和未名88马帮参赛上马的同学聚餐。老同学加跑友,难得一见,欢声笑语。聊起上马的目标,大家就提醒我前十公里进不了目标配速,总共会慢个两三分钟。我一听心里马上有点泄气,总共也就PR那两三分钟,还PR啥?



一起参加聚餐的还有98跑的于兴波教练。席间,于教练讲述自己参加的第一届上马:几千人在马路上跑,连路都不用封,路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跑完拿到一双免费跑鞋;讲解了比赛的注意事项,并传授了如何在上马的人墙中安全超人,听完后心里感觉放下些了。

七点钟大家准时散场,回去都各自准备。我沿途买了水和早餐(馒头、苹果和香蕉),回到酒店打点了行李和把明天比赛用的行头归整一下,十点整准时熄灯。

这次上马除了我自己PR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陪伴”二十岁的儿子完成他的首马。说“陪伴”只是象征性的,他的计划配速大约7:30-7:45之间,到时候一定是他从背后拍肩而后一骑绝尘。

熄灯前后,母子俩躺在床上闲聊着参赛的功略,因为我是第二次跑马,他至少还服气,因此我说啥还挺认真地听,估计以后就不把我当回事儿了。一熄灯,我自己吃了一片安眠药(还是去年芝马发的,感觉挺有效的),就都很快睡去了。

比赛日

一夜无梦,睡得不错,醒来看钟三点五十。我的手机上的四点的闹钟,暗想一觉睡到自然醒,心情大好。

起床第一件事卸载排空,接着开始吃苹果香蕉馒头和酸奶,另外冲了一杯蛋白粉灌下肚。慢悠悠地换上了比赛着装,同时继续整理行李,准备出发前就退房。五点时进行第二次卸载排空,一切顺利。五点半准时在大堂退房,五点四十五离开酒店,开始向起点进发。

天虽然还没亮,一路上已经全是全付跑马装备的男男女女。上海,已经被上马的人流唤醒了。路上有人已经在热身,有人在拉着小伙伴自拍,还有不少人就如我们,东张西望地找路。我和儿子被分配到了F区,从北京东路进入。我们把自己的随身物品放到了存包车,就慢跑进入指定起点。

看着身边这个二十岁的孩子,他显然已经被周围的气氛感染,“Mom, this is exciting”他对我说,情不自禁地慢跑几步。



六点前后我们站在了F区的最前面。每个区都被由大学生志愿者拉起来的绳子隔开了,即使热身也只能在自己的区里进行(据说,如果被查出来不按区起跑,会永久取销上马参赛资格)。这些志愿者,很多人前一天晚上两点就起床了,无论在什么岗位,他们都那么认真,比如,那几个负责捡垃圾的年青人,拿着垃圾袋一直在不停地来回走着,忙碌着。

六点半我离开人群,再次正常卸载。一早上三次正常卸载,可见回国比赛前的”carb loading “是绝对超额完成任务的。首马时因为上个厕所而耽误了比赛出发时间产生焦虑,这次对上马的移动厕所数量之多表示非常满意,上厕所基本不用排队,随到随入,很轻松。

六点五十分,扩音器里开始报各位领导的名字,我则是把身上穿的旧衣裤脱去,吃第一管能量胶。能量胶冲下肚后,扩音器里开始放国歌,外滩金牛广场上三万八千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也跟着唱起来了,久违的义勇军进行曲,居然歌词记得一字不差,比起我唱那true north ”噢加拿大”,还有那Land of the free home of the brave“星条旗”要准确很多。

歌声一停下,参赛的人群鸡血爆棚,开始按捺不住了,志愿者们马上收走了隔在各区之间的绳子,人群前推后拥地开始挪动起来。因为刚开始的两个路口都是右转弯,我则开始不停地向路的右前方移动。

大约这样在前推后拥人群里移动了十分钟不到,突然感到松快一些,回头一看,原来刚迈过起点,于是忙不迭地加速。前后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人,柏油马路跟本挤不进去,我于是跑在了线外的人行道上。

渐渐地,马路上开始有了缝隙,开始进入了计划配速,可是好景不长,跑不到几步,又遇到了人墙,于是又要环顾四周想方设法钻缝,刚开始就是一会儿快一会儿又慢,后来,我就在前方一出现人墙时,吆喝“借过”,大部分人墙在吆喝声响起后,便自动打开一条缝,让我过去。

就这么一路杀过了金陵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南京西路,途中还偶遇了从费城来的李牛人,我在前吆喝,他不紧不慢在后面,边跑边跟我聊几句,跑了一阵子,空间多一些,我们就跑散了。又过了没多久,儿子从身后超上来,便如我所料地离我而去,不见踪影了。

我求胜心切,不断地超人使得我前半程速度不仅不慢,而且还快了不少,因为一直连续地超人,便不自觉地忽略了配速,导致了前半程配速平均在8:25以下,半程用时比计划提前了两分钟之多。

跑过七公里,就到了小时候最熟悉的常熟路,自己情不自禁地向小时候住的家的方向看,虽然啥也没看到,但是心里觉得是回了一趟家。继续向前跑在淮海路上,路边的公园、电影院、店家虽然很多名字没变,但是门面装潢的靓丽却不是小时候的样子可以比的。前半程的浦西是繁华中又带着沧桑的老上海,这个城市的车水马龙至今仍渗透着当年十里洋场的喧嚣,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上海,和我的童年与少年联在一起,无法分隔。




右转弯上了西藏南路,一路向东南江边跑去,进入滨江步道,便进入了我不熟悉的那个上海。那是个年轻的上海,路面宽阔平整的林荫大道,江边的时不时出现的很超前的城市街头艺术景观,显然是我儿子女儿这群九零后的风格。跑过黄浦滨江时,看见江边的小岛上站着一群白色的大鸟,有一只还展翅欲飞的样子,我禁不住出声“好美的鸟儿!”,结果边上有个跑友居然接茬道:“是白鹭,好美的!”

18、19迈时,爬上龙腾大桥,坡度并不算太急,但是爬坡时配速掉到了每迈9分,这段路配速掉了8秒。跑上马的后半程最让人心碎的不是爬坡,而是不停地折返,你在向前跑着,看见反方向路上跑着比你快的选手,因此你就有一种错觉:你马上能够看见那个你也可以折返的路口,然后你就带着希望跑着,结果发现你还要柳暗花明好几次才能跑到那条道上,在这期间你会经历无数次失望希望再失望…虐吧?!

在这样不停折返的希望失望希望失望中,我完成了二十一迈,配速掉到了每迈8:51,心里那个坚持不下去了的念头开始不停地出现,我无望地看着右边反方向比我更早到终点的花花绿绿的人流,继续努力地迈着腿。越来越多的人停下脚步围在补给站要吃要喝,“我不要停”,“不怕慢就怕停”,“停下来就太对不起这么好的天气”,“再坚持一下,我一定能的”,我反反复复地喃喃自语。这时感觉似乎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但是腿还在不停地迈着,我怎么不记得一年前的芝马到最后几迈这么虐呢?

进入二十三迈时,听见边上有个男声喊我“大姐”,我侧过头一看是一位魁梧的大男生跑在我的边上,带着北方口音,对我说:“大姐,我在你后面跟你跑了四五公里了,马上到了,要坚持下去啊。”这时正好路过一个水站,他递过来一杯水,我这才觉得口渴,“你跟着我跑吧”他说。我咕咕咕地喝了水,好像似乎又有了能量。在他后面跑了一阵子后,不知是我力气又来呢还是他掉速了,反正二十四迈后,我又超了他,再后来就跑散了。这段距离还真的多亏这位不知名也不会再见面的大男生,给国内跑友们的友好和风度点赞。

马上就二十六迈了,路边的啦啦队不停地喊:“还有两公里了!” 我不相信,腕上的佳敏表已经显示了二十六迈,可是万人体育场连块砖都没影儿,突然心里焦虑起来,脚步在焦虑中也变得越来越没节奏,怎么还没到…就在这时,似乎峰回路转,开出了一条路,我看见了红棕色的跑道了,接着继续眺望,总算看见了四百米朝外的终点……总算到终点了!



过终点慢走几步,左腿开始抽筋,马上席地而坐,这时边上的保安小兄弟过来贴心地问:“需不需要帮忙?” 并帮我解开左脚的鞋带。还好抽筋不太严重,他又扶我慢慢起身。

凭心而论,无论是志愿者的细心认真,还是啦啦队的热情正面,天气也好赛道也好,作为一名普通的参赛选手,我能体会到组织者的贴心,非常感激;感谢帮忙我和儿子报名上马的大学同学,没有他的鼎力赞助,我们不可能有这次上海之行;感谢高中好友成为了我们的忠实后援团,解决了赛前赛后各种logistics 问题;感谢亚特兰大红军跑友们从训练到比赛,一路加油鼓劲;感谢未名88马帮和100871跑团,在上马赛前赛后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支持。绕了大半个地球,顺利跑了42.195公里,真的心存感激!

世上任何事情留下一点缺憾多半是件好事,对造成缺憾的原因理解因此更深刻,太圆满了反而少了很多成长空间,尤其是自己这种没太多经验的半瓶子醋。自己在前半程盲目乐观、求胜心切,尽管师父对此已经反复叮嘱,我想这次最后几迈的体验应该印象足够深刻的了。



我跟着人流取了包出了体育场时大约上午十一点半多。上海,这座城市还沉浸在这场马拉松赛带来的狂欢气氛中,这三万八千人像一股热血在这城市的血管中向前奔流,而我则有幸地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用脚步丈量着这片记录着我青葱岁月足迹的土地。上马,不虚此行,因为你又给了你归来的少年一个新的起跑线……

2022上海马拉松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api.iranshao.com/diaries/198870

您需要才能回复
  1. 17d86042374159d5de81ba7fcb6bed11
    蒋伟锋Lv.3
    2017-12-02 06:49:02
    学习了,感谢分享,感觉儿子更加厉害嘛

    回应

本文参与的原创活动

#有种快叫上海#
参与上海马拉松有奖征文,赢取Nike Air Zoom Pegasus34跑鞋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