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当我们谈跑步时,伤病无疑是最重要的话题:
你跑那么多,一定很容易受伤吧?
你跑那么快,一定很容易受伤吧?
我从不追求成绩,跑很慢应该不容易受伤吧?
我一周只跑三次,跑一天休一天,应该不容易受伤吧?
甚至有一个调侃的贴子:几个老头,一个坐轮椅的,说自己当年全马成绩220;一个拄拐杖的,说自己当年全马成绩230;而一个仍在公园里安然跑步的,说自己当年全马成绩500。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跑得快跑得多就容易受伤,跑得少跑得慢就不容易受伤?
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无论你跑多少、多慢,都有可能受伤。受不受伤,和跑多少、多快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也就是说,受伤与否,不取决于跑量、速度。那取决于什么呢?
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以及场地、跑鞋、技术、程序、控制等因素。抛开某一个具体的个体来谈跑步的速度和跑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对于你是九牛二虎之力的速度,也许在别人只是放松跑。你觉得高不可攀的跑量,人家可能只是调整恢复的量。
李子成,中国大满贯积分排名第一,一年拿几十个各种跑步比赛冠军(主要是全马、半马),一周的跑量在100公里以上,属于跑得又多又快的吧,怎么少见受伤呢?如果老受伤,就不可能一年参加那么多比赛并且几乎逢比赛就收割冠军了。
管油胜,姚妙等人,都是一年参加几十个比赛的,并且收获大量冠军,但他们很少受伤,而且他们受伤反倒是在训练初期,当他们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后,反而不容易受伤了。
如果说他们是近乎专业选手的顶尖阶层,那你随便看看身边,很多资深跑者几乎天天十几公里,一点事没有。
那是为什么呢?一是能力强了,二是学会控制了。
我们先来说能力。
我们把初跑步的人比喻成芦苇,有一定跑龄的人比喻成筷子,长年跑步的人比喻成铁棍,来谈能力与受伤的关系。
初跑者的运动能力象芦苇一样脆弱。跑步落地时各受力部位要承受体重三倍的重量,即使你每次只跑三公里,也是3千次以上的撞击,一周跑三次,那就是近万次的撞击。以你那脆弱如芦苇一样的身体(尤其是小腿、膝关节、足弓这些主要的受力部位),发生诸如膝、膑骨、足底疼痛,是大概率事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后,中级跑者的身体象筷子一样,有一定的硬度了。这时,只要不对他进行太强力的撞击,一般不会发生弯曲、折断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一下子跑太快、跑太多,对他形成的冲击太大,仍然有可能受伤。
坚持长年跑步的人,加上全面系统的力量训练,身体已经如铁棒一样强硬了。他们如果只是正常的训练,基本不会受伤。但也不等于说就完全没有受伤的风险,一种可能是意外,比如说摔倒,还有更大的可能就是挑战极限。毕竟他们有着更高的追求,比赛里面对更强大的对手。当向更高的目标冲击的时候,如果超过了自己的承受极限,同样可能受伤。
所以,受伤与否,不是取决于你跑得快还是慢,多还是少,而是取决于你的能力有几分,你是否在跑步时超越了你能力承受的范围。
当你只有一分能力的时候,跑二分就可能受伤。当你有五分能力的时候,跑六分就容易受伤。而当你有十分能力的时候,你可以在一分到十分之间自由驰骋,挥洒自如。但如果你想突破十分的天花板,也有受伤的巨大风险。
我们要防止受伤,就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到略有保留。冲击能力范围之上的训练,要慎之又慎,以小幅度、秩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 3 -
有人会说:理论上容易,但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并合理的进行训练呢?
第一,了解自己。你是否有运动的天赋?是否有运动的基础?是否有进行其它运动的习惯?这是决定你起点的因素。基础越差,条件越差,开始就要越慎重,跑得越少,甚至不妨从快走开始到走跑结合。
第二,从1开始。开始不坊跑少一点,随便出点汗就好了,运动完有畅快感而不疲劳。
第三,从慢开始。以跑步的时候呼吸轻松不喘气,能自如的和周边的人说话为好。如果配戴有心率带的话,心率控制在120-150之间,初期以120-130左右为好。在跑步的整个初级阶段,都是以慢跑为主,不要进行间歇跑这样的强度训练,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系统的训练身体具有较好基础后(这个阶段至少在半年以上),才有必要考虑间歇等速度训练。
第四,每次只增加一点点。跑完上一个距离后如果觉得轻松,可以延长一点,但不要太多,加一到二公里就好了。不要连续加量,每个量多跑几次打牢基础再往上加。
第五,隔一段时间尝试快一点。同一个距离,隔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尝试比之前的最快速度快一点,但只能快一点,不要一下子想快太多。可以前面保持与以前同样的速度,后程稍稍加快。有人认为自己始终保持慢跑就不容易受伤,但是适当的进行突破,提高自己的能力天花板,会让自己有更大的运动空间自由。
第六,进行全面的身体力量练习。不仅是跑,还要进行腰、腹、臀、手、膝、腿、足弓等部分力量练习,力量强了,才能给身体以更强的支撑,保持跑步时动作的稳定及给予更强的驱动力。(碎片化时间健身法——不要说你没时间锻炼)
第七,聆听身体的声音,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在运动中,还是在运动后,都要时时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果有不适感,痛感,疲劳感,就需要休息、放慢、减量,根据身体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训练。最怕就是不顾自己身体的感受,盲目的坚持甚至在已经有伤病的情况下还不断的去挑战更高的难度,造成伤痛的加重甚至不可逆转。要牢记,普通跑者跑步的目标是为了健康、快乐,盲目的坚持与进取有违初心。
按这样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时间、量的积累,让身体逐步的强大起来,另一方面将运动始终控制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受伤的风险。至于休息几天?这个没有一定,当然业余跑者建议一周至少休息一天不跑,初跑者跑一休一或者跑二休一都是可以的,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特点来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 4 -
前面讲过,受伤除与身体能力有关,还与场地、跑鞋、技术、程序、控制等因素有关。同样能力的人,因为以上几个因素的不同,受伤的概率也会不同,因此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场地:打一个浅显的比喻,一只鸡蛋如果掉在水泥地上肯定会碎,如果掉在被子上就不会碎。所以,我们跑步时要尽量选择地面比较平坦、松软一些的路面,尤其是初跑者。比如体育场塑胶跑道,公园绿道,其次就是路面较好的沥青马路。尽量不要跑石板路、水泥路、铺砖路等,不要跑坡太多太陡的路面。
跑鞋:初跑者选择适合自己脚型的缓冲效果比较好的跑鞋,不要随便穿双鞋就跑,能力不够也不要穿竞速鞋跑。(论一双跑鞋的重要性)
技术:无论是前脚掌还是后脚掌落地都可以,但脚掌前后左右都要尽量放平,落地面积大一些(脑补一下力学原理就知道落地面积越大单位面积受力越少)。脚尖朝前,脚尽量贴地一些,以小步幅快步频的方式跑。身体挺直微前倾,膝关节微曲,落地点在身体重心垂直下面。
程序:跑前注意热身,跑后多拉伸,晚上睡前再拉伸一会。开始跑慢一点,身体跑开后再稍加快一点速度。最后阶段可以跑较快来提升自己的速度。(开始跑步,你要做对这六件事)(这也许是最全面、最有效的跑前热身)
控制:了解自己的身体,聆听自己声音的变化,根据身体的变化合理调整跑量、速度,需要休息时果断休息,有伤病需要治疗时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合理的治疗与恢复。
说了那么多,希望跑者以后不要再问跑得多、跑得少是不是会受伤了,而是去关注、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几分,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合适的锻炼,并聆听身体的反应来进行调整。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api.iranshao.com/diaries/201572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