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由的风
秉着“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的原则,本文从路线风景、赛道组织、比赛氛围、外围服务、赛后服务五个方面对2018温州马拉松进行测评,满分为5分。
一、路线风景 评分:2分。
12月2日早上8点温州马拉松在世纪广场鸣枪起跑。当天温州赛区天气晴朗,温度15-20℃,南到东南风1-2级,相对湿度80-85%,8点开跑以后很舒服,10点以后太阳暴晒,非常炎热,不利于选手发挥成绩。
比赛路线
(一)马拉松/ 42.195km:起点(温州世纪广场)→市府路→汤家桥南路→瓯海大道(北侧辅道逆行至上江路口,进入南侧辅道)→文昌南路(瓯京花苑路口折返)→瓯海大道→上江路→温州大道(钱江路口折返)→文昌北路→会展路→学院东路(七都大桥下右转)→瓯江路(外滩首府红绿灯向东300米折返)→瓯江路→瓯江路健跑道(从永楠路口水警码头右转进入塑胶跑道,过安澜亭码头高架桥段,从海悦名邸度假酒店对面出口进入望江路)→望江路→瓯江路健跑道骑行道(从帆影广场东侧右转顺骑行道向东,再转入塑胶跑道折向西,跑到东瓯大桥东侧小广场折返至骑行道,从帆影广场西侧出口进入望江路)→望江路→瓯江路→终点(瓯江路与惠民路口)。
(二)半程马拉松/ 21.0975km:起点(温州世纪广场)→市府路→汤家桥南路→瓯海大道→文昌南路(瓯京花苑路口折返)→瓯海大道→上江路→温州大道→文昌北路→会展路→学院东路(七都大桥下左转)→瓯江路→终点(瓯江路与惠民路口)。
沿途经过了三垟湿地、大罗山、瓯江、七都岛、朔门历史街区、江心屿、郭公山、国际会展中心等温州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混浊的瓯江平缓流动,远处的江心屿犹如一枚珍珠镶嵌在水里。极目眺望,远处的大桥仿佛一条长龙横跨大江两岸。
温马赛道总体上宽阔平坦,坡度不是很大,大部分是马路,34公里后进入瓯江路健跑道骑行道,在柔软的塑胶跑道上跑步缓解了对脚和膝盖的压力,真的超赞。
温马线路设计最令人诟病的是半马线路与全马线路几乎是重叠的,全马选手在12kM、19.5kM与半马选手分流,又在15.5kM、23.5kM与半马选手合流,人流拥堵,全马选手与半马选手抢赛道,严重影响了选手成绩。
因为全半马赛道重叠,所以组委会设置了全马和半马的两种公里牌。虽然全马、半马公里牌的颜色分别是红色和蓝色,但是很容易让人以为自己跑错路了。
我参加的是全马项目,完赛成绩414,9:28我跑到15.5kM全马选手、半马选手第一个合流点,此处的半马公里牌显示为12公里,我算了一下此时到达这个地方的全马、半马选手的平均配速分别是520、719,很多半马选手都在走路,把赛道挡住了。
9:39我到达17.5kM服务站,前面的人流已经暂停了,道路被停下来补给的选手堵得死死的,左冲右突才突出重围。
温州马拉松路线如此分流又合流的奇葩设计,在近年来的全国马拉松赛事中绝无仅有。温马组委会回应外界质疑时始终以一句话搪塞:本次温州马拉松线路是由市政府确定,温马组委会只负责执行项目。
温马组委会强调:组委会在线路上的发言权微乎其微,公安交管部门拥有一票否决权,组委会从马拉松专业角度出发也知道这样的线路有很多缺陷,但是线路不是由组委会决定的。而公安交管部门之所以最终决定这样的路线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修路问题,二是对交通的影响最小化,没有从竞赛角度考虑,导致选手体验很差。虽然组委会声称自己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应该提出专业的建议,而不是全盘接受公安交管部门提出的线路,即便不能动大的方向,也要对部分线路做适当地优化。
二、赛道组织 评分:2分
(一)起点区
6:51我去存包,存包车前的人不是很多,存包车根据号段存包,每个存包车的各个窗户再细分号段存包,加快了存包效率。
7:02进入起点区,入口有三个安检门,排队的人很少,一会儿就进去了,安检很严格,如果带了矿泉水,需要选手亲自喝一口才放行。起点区很开阔,选手赛前热身时都可以撒开脚丫子跑步。
全马区、半马区的指示牌太少,一路上需要不断地问志愿者,志愿者拿着的全马指示牌只有两张A4纸大小,不容易看到。很多选手走错了区,只能折返。
全马区检录很严,志愿者看到其它区的选手走错路马上拦下,如果有选手穿着雨衣,志愿者也会要求选手脱下雨衣才能进区,这样就避免了起跑后扔在地上的雨衣滑倒人。全马区纵深很长,后面的人不是很挤。
温州马拉松的全马集结区和半马集结区不是像其它马拉松比赛那样按照前后顺序排列,而是在起点拱门前面分成左右两个区,全马选手8点开跑,半马选手在全马选手出发完毕后开跑,缓解了起跑时的混乱,不过半马选手直接通过拱门出发,全马选手从拱门旁边出发,对全马选手来说少了一种仪式感。
(二)官方补给
1.饮水站和饮料站
温马服务站分布非常密集,从5kM开始每隔2.5公里就设置一个服务站,很多马拉松赛事都是从后半程才增加服务站数量。从12.5kM服务站开始每隔5公里设置一个用水站,提供海绵。温马服务站的分布长度不长,桌子不多,选手很容易扎堆,影响后面选手的配速。桌子旁边的部分垃圾桶的口太小了,很多选手都是快速进出服务站,就算有顺手把水杯和香蕉皮扔到垃圾桶的心思,看着这么小的口也只能叹气了,如果不走近垃圾桶,很难把水杯和香蕉皮准确地扔到垃圾桶里,为了不耽误成绩,也只能随便扔地上了。
本次温马最被人吐槽的就是补给了。马拉松后半程出现断水和撤站现象。部分情绪激动的跑友因为没水,甚至把水站的桌子都推翻了。对此温州马拉松组委会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不存在补给不足,桌子掀翻是因为人流量大,被不小心碰倒了。
组委会始终强调:水和饮料的总量是足够的,水杯总量也是足够的,只是分布不均匀或者没拿出来,在布点、后期管理上存在问题。
这次温马我的完赛成绩是414,我沿途经过的15kM服务站、17.5kM服务站、20kM服务站都没有水杯,25kM服务站甚至就没水了。
25kM服务站因为断水、断饮料,除了医疗志愿者,其它志愿者都撤离了。我跑了那么多马拉松,第一次看到撤站,被惊讶地目瞪口呆。当时我已经渴得受不了,地上到处都是其它选手喝过后扔掉的1.5升大瓶饮用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捡起地上的水瓶倒过来就喝,把瓶子里留留的最后一点水都喝完了。
我认为这次温州马拉松配备的水和饮料的总量是足够的,但是水杯不够。很多选手因为没有水杯,只能人手一瓶康师傅饮用水,后半程很多服务站用的是1.5升的大水瓶,一次喝不了那么多水,拿着那么沉的水瓶影响配速,喝一点就扔掉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导致后面的选手没水喝。如果像组委会说的是布点、后期管理问题,那么应该是一两个服务站没有水杯,而不是四个服务站没水杯或者没水。全程马拉松总共15个服务站有4个服务站没有水杯或没有水,相当于四分之一服务站出了问题,水杯不够导致服务站的水和饮料迅速用完,后面的选手就没有水喝了,这在细节上是致命的,真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在中国田协颁布的《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组织标准》中,第六条关于饮料站和饮/用水站中明确规定,所有赛事需在赛道起终点及沿途为运动员至少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如果没有赞助,组委会须进行购买。2018温马在这方面是不合格的。
本次温马用的饮料非常不专业,不是马拉松运动需要的运动饮料,而是对马拉松运动没有作用的康师傅绿茶。组委会回应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商务部门的人与赞助商康师傅公司沟通时没有意识到康师傅绿茶不是运动饮料,对什么是运动饮料没有概念,而具有马拉松专业知识的竞赛部门与商务部门是分开的,中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另外温马的招商工作因为路线迟迟没有确定,一直到比赛前最后一个月才展开,准备工作很仓促,出现了很多疏漏。
我猜测最大的原因是作为温马水和饮料的高级赞助商康师傅公司主打茶饮料和果汁饮料,产品线上并没有运动饮料这个品种,而高级赞助商一般是排他性的,竞赛部门就算知道饮料是不专业的,也不能去找其它运动饮料赞助商,只能无奈地接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除了北马、厦马、上马、广马等一线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其它三四线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寻找赞助商很困难,能找到一家赞助商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敢提出其它要求。
2.补给站
本次温马补给品有香蕉、达利法式软面包、跑能能量胶,补给品种有点少,但是符合专业标准,一路上没看到补给断供的情况。32.5kM服务站、37.5kM服务站出现能量胶是一大惊喜,很多马拉松比赛都没有配备能量胶。
(三)医疗救护
温马起终点和沿途每隔5kM设置一个医疗站,赛道沿线每隔100米设置一个志愿者协助医疗救护。我在20多公里的时候看到一位选手跑起来摇摇晃晃,身旁的选手都叫起来“赶紧找医生”,后来不知道怎么样了。10:42经过半马终点时看到一位男选手疑似中暑昏倒在距离拱门不远的地方,几位医疗志愿者正在紧急救治。烈日炎炎下很多医疗志愿者没有坐在帐篷里,而是站在帐篷外面,手持云南白药气雾剂随时准备为选手服务。
(四)比赛计时
本次温马计时商是赛虎体育科技有限公司。温马总共设置了18个计时点,但凡有折返的地方都不惜工本地设置了计时点,一些马拉松比赛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只在每隔5公里的地方设置计时点,没有在折返点设置计时点,如果有选手抄近道就不会被查出来。
每个计时点前面都放置了计时显示器,方便选手计算,统筹安排剩余路程的配速。
(五)厕所
1.起终点厕所
这次温马使用的移动厕所是启唐移动厕所,组委会在起点区入口附近设置了几个移动厕所点,不过厕所数量不够,厕所外面排起了长龙,有一个厕所点前面排队的队伍足足有四五米长。在全马集结区附近也设置了两个厕所点,知道这两个点的人不多,排队的人少一些。
温马的移动厕所里面空空荡荡,只有一个便池,便池里堆满了排泄物,让人反胃,没有洗手池,没有灯,没有排风扇,没有厕纸,也没有放置厕纸的装置,更别说有冲洗厕所的水箱了,当然很多马拉松比赛的移动厕所的水箱里也没有水,只是一个摆设。也不知道为什么,温马的厕所特别臭,站在厕所外面排队的选手被厕所里散发出的气味熏得忍不住捏起了鼻子。如果温马像厦马那样在厕所外面放置大水桶,每当选手从厕所出来时用勺子从大水桶里舀水冲洗便池,气味也不会那么臭了。
组委会在终点区设置了两个移动厕所点,一个在拱门附近,一个在存衣车附近,使用移动厕所的人不多,不需要排队。
2.沿途厕所
组委会在赛道沿途上设置了125个移动厕所,分布很密集。从5kM开始每隔2.5kM就设置移动厕所点,方便选手及时如厕。一些马拉松比赛每隔5kM设置一个厕所点,间隔距离过长,如果有选手突然内急会非常煎熬。
我一路跑过来,很少看到有选手在厕所前排队的现象,大部分厕所前面没人,或者厕所敞开着大门。
(六)终点冲线
温马全马终点拱门前面两百米用路障分开了男女两条道路,不知道是组委会的问题,还是志愿者的问题,当选手跑到分岔口的时候志愿者并没有提醒选手往哪一侧跑,也没有明确的指示牌,当选手看到拱门的右侧站满了志愿者的时候会很容易以为右侧是正门,结果绝大部分选手都选择往右侧跑。
当温马全马女子冠军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也是往右侧跑,我的一位男性跑友抢先温马全马女子冠军一步冲线,终点前两名手持横幅带的工作人员竟然叫他别冲线,让女子冠军先冲线,我这位跑友表示很无奈。很多跑友苦练几个月就是为了破PB,终点前的耽搁会严重影响最终的成绩。
我们认识到因为男女体质的关系,女选手的实力要比男选手弱,如果当时男女选手分别跑到各自的赛道上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三、比赛氛围 评分:3分
(一)赛道氛围
本次温马赛道前半程观看的市民比较多,后半程观看的市民就不多了,大多数市民都很安静,默默地看着我们选手跑过去,也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少数市民在路边大喊着“加油,加油”,三位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举着大拇指喊着“加油,加油,你们真棒啊”让人感动。
我在比赛中看到了一些背后贴着“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新希望”标语的选手,事后得知他们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组成的公益团队,他们希望借此机会告诉大家捐献干细胞并不会影响健康,希望用行动体现大爱温州的温暖。
一位父亲光着膀子推着婴儿车参加比赛,婴儿车里有他的孩子,也许他是想让他襁褓中的孩子提前体验温马的氛围,和爸爸一起奔跑在温马的赛道上。
24kM有几位女孩穿着肥大的膨胀性半透明气袋摇摇晃晃地向前跑,令人忍俊不禁,我打趣道:“你们要被关门了。”这几个女孩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会被关门。”这个时候太阳已经高悬空中,感觉非常热,难为这些女孩子穿着如此闷热的半透明气袋还能坚持跑步。
32kM永嘉长跑协会的会员擂起大鼓,轰隆隆的鼓声震耳欲聋,驱散了我的昏昏沉沉的状态,精神顿时感到了振奋。
比赛中经常听到不知道从哪来传来的《运动员进行曲》的旋律,以前上学时最烦听到这个进行曲,听到这首歌就知道要做讨厌的广播体操了,现在比赛中听到这首进行曲感觉很亲切,似乎跑起来更加有劲了。
沿途各个加油鼓动站为枯燥乏味的比赛带来了新鲜的感觉,丰富了赛道文化内菡,加强了跑友与观众的互动,共同营造了良好的赛道氛围。感谢中华韵艺术团、晓雯音乐、温州市南浦小学健美操队、温职专Rich啦啦操队在沿途对选手的加油与激励!
(二)城市氛围
温马的城市氛围并不是很浓厚,赛前在大街小巷很少看到有关温州马拉松的标志、标语、海报。《温州都市报》等温州本地媒体在温马赛前做了一些相关报道,在市民中引起的波澜似乎不大。比赛前九天交管部门在一些媒体上发布了《关于2018温州马拉松比赛期间市区部分道路实施限制交通措施的通告》,相信一部分温州市民应该知道温马即将举行。组委会在比赛前组织了几次线下预热活动,活跃了气氛。
(三)私补
依托温州当地兴盛的跑团文化,本次温马私补点密密麻麻分布在赛道各个路段,可谓是盛况空前。除了上马,温马可能是我参加的众多马拉松比赛中私补点最多的比赛。
一路上我碰到了蒲州八一跑团私补点(16kM)、瓯江乐跑团元气补给站(19kM)、温州龙湾强跑团私补站(25kM)、浆果跑者私补点(26kM)、温州悦跑团私补点(30kM)、瓯江乐跑团元气补给站(31kM)、温州乐跑体育私补点(31kM)、景山跑团私补点(31kM)、永嘉长跑协会私补点(32kM)、奥斯卡酒吧“最温馨的补给站”(32kM)、温州龙湾强跑团私补站(34kM)、温州市上陡门小学私补点(34kM)、奥斯卡酒吧“最温馨的补给站”(37kM)等。
各个私补点对选手们是来者不拒,并不仅仅限于本跑团成员,在一些官补点出现断水的情况下,私补点的补给对口渴难耐的选手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
相比官补寥寥几种补给品,私补点的补给品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有些私补点的补给达到专业水准。私补点的补给品有水、姜茶、香蕉、面包、小番茄、松糕、桔子、月饼、肥肉、猪耳朵、蚕豆、薯片、鸡爪、鸡翅、蛋糕、腰果、牛肉、花生米、榨菜、葡萄干、腊肠、三鲜汤等。一些私补点还特地把香蕉切掉一头,把面包切成小块,方便选手食用。
31kM望江路望江亭长廊那里聚集了好几个组织的私补点,有瓯江乐跑团元气补给站、温州乐跑体育私补点、景山跑团的私补点,望江亭的义工们为选手准备了姜茶、三鲜汤等热食。
有些私补点还配备了止血贴、云南白药气雾剂、艾菠玛保护乳等医疗用品。
四、外围服务 评分:3分
1.报名
2018温州马拉松全部个人报名参赛,采用先到先得,额满为止的办法产生,放弃了2016年抽签的办法,获得大家的交口称赞,后期组委会还贴心地增加了1000个半马名额,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比赛。温州报名流程颇为复杂。
流程:
马拉松:①选项→②填个人信息-③缴费→④上传成绩证明或体检证明→⑤审核通过→⑥报名成功
半程:①选项→②填个人信息-③缴费→④上传成绩证明或体检证明→⑤审核通过→⑥报名成功
报马拉松、半程马拉松项目的都必须上传半年以内健康证明(内容参见《2018温州马拉松体检模板》),或者2018年6月1日以后有半程马拉松以上完赛经历的(需上传完赛证书),两项证明任一项审核通过方可参赛(所提供的证明都必须真实)。很多马拉松比赛只要求一年以内的健康证明、完赛证书,温马在这方面很审慎。
温马体检报告审核的严格程度堪比杭州马拉松,体检报告不合格的选手、体检项目不齐全的选手、体检报告没盖章的选手、体检报告作弊的选手都不会获得审核通过,我一直怀疑温马与杭马体检审核团队可能是同一团队。
不过温马如此重视体检是为了选手健康地跑马,这点值得称道。一方面因为有些人身体本来就存在着隐疾(但自己尚未发现),如参加运动强度和紧张程度比较大的比赛如马拉松,就有可能促使隐疾爆发,发生意外。另一方面运动性猝死许多是心脏原因造成的,而评估心脏风险的指标是变化的,动态的,所以半年内做一次体检是很有必要的。
2.城市服务
2018温马比赛当天没有免费公交,没有送选手去起终点的临时公交专线,没有接驳车,没有景区优惠,没有官方酒店,组委会好像认为参加温马的参赛者都是本地参赛者,不需要考虑交通住宿等问题,对远道而来的外地参赛者并不友好。实际上今年的温州马拉松全程共报名2814人,其中本地1568人,外地1246人;半程马拉松共报名4732人,其中本地3286人,外地1446人。
外地参赛者从报名费、装备费用到温州住宿、餐饮甚至其他附带性消费算下来人均消费千元以上,而那些马拉松旅行参赛者的人均马拉松旅游消费在3000至4000元之间。
从2013年起国内马拉松赛事井喷式发展,参与人次的数量都在增长,马拉松赛事被贴上了“千城一面”的标签,越来越多的跑友以跑马的名义去旅行,对口碑差的马拉松赛敬而远之,对优质赛事比如无锡马拉松趋之若鹜。吸引外地参赛者来温州参加马拉松,不仅能促进温州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还能促进餐饮业发展,拉动更多人就业,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实现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丰收。
其实,马拉松赛事带动了一条跑起来的产业链。马拉松拉动了装备、训练、补给、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马拉松还带动了城市会展、公关、培训、旅游等衍生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温州马拉松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外地参赛者来温州参加比赛?这是摆在温州马拉松面前的一个课题。
3.领物
2018年11 月29日—12月1日开放领参赛包,领包地点在就在温州体育中心体育馆(沃尔玛超市楼上)室外通道。11月29日中午12点我们跑团的跑友来领包,现场很简陋,没有展区。如果选手自己提前准备了参赛确认函,检查——领包——领号——领衣服都很快,不用排队。而那些没有打印参赛确认函的选手就要等待了,需要现场打印排队。
我们跑团大多数人是由别人代领参赛包,温马组委会规定:1人最多只可代领1人。与组委会有关系的人解释可以重复代领,一人代领参赛包后需要重新排队代领。受跑友热捧的北马、上马、厦马、汉马、锡马等马拉松赛为了避免替跑直接禁止代领,温马既然允许代领,又规定1人最多只可代领1人,不能团体代领,搞得虎头蛇尾,不知道是出于何种考虑,除了让参赛者不方便以外,看不出有什么用。11月29日中午12点我们跑团的人去领包是一个人可以代领很多人,不需要重复代领,可能现场志愿者也嫌“1人最多只可代领1人”的规定有点麻烦,灵活变通吧。
参赛包里有号码布、计时芯片、参赛指南、一次性雨衣、赞助商优惠券、参赛T恤。今年的温马T恤的材质是100%聚酯纤维,有一年温马的T恤的材质不是100%聚酯纤维,速干排汗的效果差了一点。今年温马全马T恤的颜色是荧光绿,背面印着今年温马的口号“体育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口号短小精悍、寓意深远,切合了当下全民健身的热潮,我很喜欢。今年的T恤穿起来很合身,2016年温马T恤尺寸有点偏小。
4.成绩通知
我完赛后隔了4分钟就收到了成绩短信,非常快,当天晚上就可以查分段成绩,一周后就可以下载完赛证书,完赛证书上提供了分段成绩、枪声成绩、净计时成绩,提供了平均配速、平均时速。
5.照片
这次比赛一些摄影师尽管没有补贴,仍然凭着对体育的热爱自发前去拍摄温马普通选手,为选手留下了精彩的瞬间,马拉松摄影师比选手还累,吃得比猪还差,起得比鸡还早,容易得摄影次生病症,为他们点赞。
2015年温马、2016年温马组委会只安排一些摄影爱好者参与拍摄选手照片,对选手照片并不是非常重视。2018年温马组委会不惜血本邀请了马拉松专业摄影商——马拉松照片网站、爱云动作为温马的技术支持单位。与前两届温马相比,2018年温马的选手照片数量、覆盖广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语。
前两届比赛组委会安排摄影爱好者把照片上传到爱燃烧网站,一些照片没有及时上传到网站,由于爱燃烧的号码识别技术有待加强,选手寻找照片的体验不是很好,需要仔细辨认每一张照片,翻看几千张照片眼睛都看花了。而马拉松照片网站和爱云动的号码识别技术在业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大部分选手只需要准确输入号码就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令人惊喜的是马拉松照片网站上的2018温马照片的马赛克少了很多,马拉松照片网站终于对被跑友吐槽很久的马赛克照片做了一些微调,与组委会合作赛事的照片减少了一些水印,但是在照片中间还是留了一个巨大的logo,其它非合作赛事的照片仍然满屏都是马赛克。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摄影师在第三方马拉松摄影商跑步维生素那里上传了很多温马选手照片。
五、赛后服务 评分:4分
1.奖牌
2018温马延续前两届的优良传统,一如既往地安排志愿者为完赛选手配挂完赛奖牌,真的很赞,当选手冲过终点线的一刻,志愿者为每一名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完赛选手佩挂完赛奖牌,为选手增添十足的仪式感和荣誉感,为其温马之旅增添一份美好回忆。
奖牌形状与前两届温马一样,只不过颜色换了金色,颜值不是很高,土里土气。温马组委会需要推陈出新,不要每年都是同一个样子,可以设计其它风格的奖牌,让每年都参加温马的跑友们有一种期待。
2.完赛包
完赛包里有毛巾、赞助商小册子等。领到完赛包后就去领参赛包,在存衣车前稍微等了一会儿就领到了自己的参赛包,速度很快。
3.补给饮食区
相比2015年温马、2016年温马的终点温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宽敞,2018年温马终点实在太狭窄了,走出终点拱门就看到赛后恢复区、补给饮食区、商家展示区、存衣车都集中在很小的空间里,做拉伸都有点局促。三乐亭义工队美食点选手摩肩接踵,排队领取食物的人很多,秩序有点混乱。
三乐亭义工队为选手提供了姜茶、猪油糕、鱼丸汤、麦饼、猪脏粉等温州特色美食,选手比赛结束后能吃到热食真的很暖心。
组委会还在完赛包发放区附近安排了一排长长的桌子,上面摆满了水和饮料,方便选手领取。
4.赛后恢复区
酷i运动康复中心、优雅岁月足浴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为选手提供拉伸、按摩服务,他们的手法专业、细致,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测评总结:
本次温马一些温州跑友盛情邀请外地跑友来温州参加比赛、体验史上最强补给,没想到比赛办得那么差,我们作为温州人也是非常痛心,感觉没有尽到地主之谊。
2016年温马就成为中国田协铜牌赛事,如果中国田协有升降级制度,根据2018温马这么严重的失误应该降级或者取消铜牌赛事的称号。
一场马拉松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2018温马出现那么大的纰漏不能完全怪罪于组委会。希望有关部门换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和宽容,站在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各个部门通力协调,全力支持组委会的工作。
组委会在温马停办一年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想象力,排除万难,使得2018温州马拉松最终得以举办,避免了温州马拉松像很多城市马拉松那样半路夭折的命运,满足了广大温州跑友想在家门口跑马拉松的愿望,功劳卓著。希望温马赛事执行单位青鸟公司吸取经验教训,以后加强商务部门与竞赛部门的沟通,加强与赞助商的沟通,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分配赛事补给,提前开展赛事筹备工作,不辜负跑友们的期待,以无锡马拉松为标杆,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让温州马拉松一直举办下去。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api.iranshao.com/diaries/382398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