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马破三之后一直到今年大连马拉松,五个马拉松次次破三,但最好成绩也只是2:56:03,明显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对于一个即将44周岁、没有任何运动背景的中年人来说,最担心的是,这也许触碰天赋的上限了。投入跑步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达到至少是接近极限了,可是又不甘心成绩停滞于此,希望在上海马拉松主场有所提高。“穷则思变”,首先想到的是升级跑鞋,这个方法最便捷……恰逢耐克Next%开售,第一时间购入,只慢跑穿了一次,感觉很“弹”,对腿部的支撑感很足,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鞋子就被束之高阁,因为我要出差了。
出差地点是西宁,因为公司的一个重点工程项目需要在这里长时间出差。从8月1号直至11月8号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国庆假期去山东与家人团聚之外,基本都是在西宁度过的。虽然工作很辛苦,长时间出差很消磨人,但是却让自己迎来了难得的高原训练的机会。
西宁,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东大门。高原训练的有效海拔是1000-3000米,其中2000-2500米最佳。海拔过低则缺氧刺激少,海拔过高则训练负荷过高,不利于身体恢复。西宁平均海拔2200多米,正是适合高原训练的海拔,西宁的多巴是我国著名的高原训练基地,由此可见一斑。
我在西宁的固定跑步路线是湟水河两岸。湟水贯穿西宁城区,沿河两岸基本都修有步道和自行车道,部分是塑胶路面,部分是沥青路面。靠城市西北的湟水两岸是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风景秀美,清净宜人,是我三个月来一直跑步的地方。这段路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一定的爬升,几乎没有平路。
以前也在西宁短时出差跑步过,这一次则是长期连续训练,明显地感觉到跑步吃力,配速、最大摄氧量和RQ的跑力值下降明显。
对于高原训练,自己也查了一些资料。高海拔地区的氧气压力低,最大摄氧量下降,随之运动表现也下降。比如海拔2300米时,1500米跑成绩下降3%,5000和10000米的成绩下降8%,但是对于短跑、跳跃和投掷等项目,由于空气阻力减少,成绩反而可能提高,墨西哥奥运会就是一个例子。照这样计算,对于在西宁长跑,同等负荷的训练,配速比平原下降10-20秒/公里甚至更多一些是正常的。
由于工作非常忙,无暇认真地制定训练计划并跟踪修正,基本上就简单地借鉴《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中的五周循环训练计划:
周六跑长距离,周二一般是T或M持续跑,周三是间歇跑(以I为主,R较少),其余时间轻松跑。计划的执行不是特别严格,如果身体疲劳,强度实在上不去,那就保证跑量,甚至取消强度训练,轻松跑直到疲劳缓解。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自己对高原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每周的长距离跑配速从5分多逐步提高,上马前半个月的最后一次30公里跑,平均配速提高到428。这种适应性一方面是缺氧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释放,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增加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提高了肌肉清除乳酸的能力,二者都可以提高运动能力。
前后在西宁三个月时间,跑量维持了在平原上备战马拉松比赛的跑量,最终连月平均配速也与平原上相差无几。
因为工作原因无法离开现场,这三个月错过了三场比赛:吉林梅河口半程马拉松、单位10公里比赛、上海10公里精英赛,希望这些遗憾能在上马有所弥补。11月8日,出差结束返回上海,此时距离上马只有9天不到的时间。第二天一早,不顾刚从高原返回上海是否需要适应期,马上进行了一次半马自测。因为距离上马时间太近了,再晚就不适合跑长距离大强度了,高原三个月到底是什么水平状态,自己心里也没底。
测试的结果让自己很意外,半马跑出了123,刷新了自己在上半马创造的PB一分钟。在训练中刷新PB,这是从跑步第一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终于,我感觉这次上马也许真的能有所突破了。基于此,设定了三个比赛成绩预期:
此次测试的另一个收获是Next%非常合适,不需要磨合,对身体的支撑和弹力在后半程尤其明显。万事俱备,只等开赛!
赛前唯一不好的消息,冷空气紧赶慢赶也没有及时赶到,这届上马终于成为了史上最热上马。
11月17号终于来到了,我的第13个全马、第4个上马开始了,这是我半年来的第一场比赛,也是今年的最后一场比赛。起跑前已经艳阳高照,暖洋洋的没有一点凉意,预示着高温将成为比赛的主要障碍。
7点起跑,45秒通过起点。慈善选手与赛中赛选手排在A区前面,赛道极其拥挤。虽然闪转腾挪、左突右冲,但第一公里的配速只有445。上马的这种安排非常不合理,起点道路本就狭窄,数百名拥有特权的选手封堵住道路,严重打乱后续选手的计划和节奏,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到了河南中路,拥堵情况稍好,第2公里跑了407,之后为了追回时间,直到18公里南浦大桥附近,配速一直在4分以内。这样跑有些任性,自己心里也知道跑快了,但是感觉今天状态不错,依然想尝试最高目标,万一真实现了呢~~~
半程用时1:24:17,比半马比赛PB只慢了17秒,平均配速400。不过经过滨江段时,些许的疲劳感袭来,引起了自己的警惕,继续保持配速或许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但最后肯定非常艰难甚至于跑崩,求其上得其中也是好的。按照自己相对不太艰苦的体感来跑,配速降低到405-410。
26公里附近左转,开始一路向南,此时太阳高照,路两旁树荫很少,而且逆风。决定保持这种努力但又不十分艰苦的状态,不再加速赶时间。30公里左右,平均配速已经降到402,这时心里已经知道今天没有可能突破250,但是只要不崩,守住253还是很有希望的。
徐浦大桥附近三座桥折返,感觉难度大于原来的龙腾大桥,利好之处在于折返后处于顺风,所以在已经比较疲惫的情况下找回了些速度。35公里之后真心进入靠意志支撑的阶段,也是决定成败的阶段。听着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大腿乳酸堆积,身体全靠意志和Next%推着向前。跑步四年多以来参加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场比赛,经历过奉贤和无锡的大雨,也经历过上半马的闷热,自己还从来没在任何比赛中停下来走过一步,相信今天也不例外!
39公里附近,远远看到了龙华塔,253目标的达成已无悬念,胜利就在眼前!家人就在眼前!住在附近的同事在路边给我助威,艰难地爬过最后一个坡,看到了上海体育场,接近了上海体育场,冲进了上海体育场,啥姿势都没摆就冲过终点拱门,痛并快乐啊……最终净成绩2:51:08,PB近5分钟。
其实此次上马的备战不太科学、不太系统,没有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就是一个计划周期性反复,其中不少重点课没达标或者直接过掉。而且也没有特意注意饮食,工作很累,不想在饮食上亏待自己,青海的面食和羊肉经常大饱口福。能够小小突破原来的成绩平台,自己感觉首先归功于在高原的三个月跑步,其次是Next%。但是长时间在高原的机会可遇不可求,跑鞋的优势这次已经发挥了,下次不会更好,那么以后怎样进一步提高呢?我还没想好……
或许答案就是——继续跑下去!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方法,直到老去的那一天~~~
其实最该感谢的是亲爱的家人们,他们一直以来大力支持我跑步,凡有比赛,一定起点助威、终点等待,在文章的最后向他们致敬,奉上西宁的羊腱子抓饭: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api.iranshao.com/diaries/386386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谢谢!
回应
回应
回应
不过高原训练并不是万能的法宝,理论毕竟是理论,我感觉到平原后成绩的提升可能达不到理论值。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