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何希望得到这双鞋/我与Salomon二三事
我先是一名越野跑者,后来才跑了马拉松。刚开始关注小红鞋,是想看看在越野跑领域如雷贯耳的Salomon能把一双路跑鞋做到什么样的水准。从初代目S-Lab X Series便开始关注, 一直到二代目S-Lab Sonic和如今的三代目S-Lab Sonic 2,我平时比较喜欢看一些测评的视频和文章,包括但不限于跑步装备,Salomon官方对小红鞋的介绍和各跑步平台的相关图片、测评文章都有一些阅读。
这两年对小红鞋的相关阅读让我有了“买一双试试”的想法,这真是一件很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因为我的初心只是当个吃瓜群众看看Salomon的路跑鞋做得如何,我又一次忘(zhun)了(bei)初(ru)心(keng)。虽然想拥有,但因为一些原因,最终并没有实际购买。
我用得最多的路跑鞋基本也可归类竞速或极简型:Asics的Tarther虎走和Noosa Tri铁三系列、多威的马鞋、Vibram的五趾鞋,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我现在还想体验Adidas Adizero和Salomon小红鞋系列,这就是我为何希望得到Sonic 2的原因。
我与Salomon二三事,以上也算一件。
再说一件并不是很开心的,主角是Salomon S-Lab Wings 8。海内外市场跑步装备的价格差给了我学习海淘的动力,那是我第一次海淘,主要买了一双大红鞋。
海关被税只是小事,我不开心是因为我明明已用大半码的标准去选鞋,买来的鞋却只是刚好合脚。
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是,为何鞋厂不使用统一标准来造鞋?我有生之年,一定会不断对这个鞋厂异象进行吐槽。
②我的独家花式测评大法
这一块我分两部分讲,测评方法&表现形式。
【测评方法】测评体系的设计,我不会为了独家而独家,独家是为了更好,如果已存在一个或多个更成熟更合理的测评体系,何不萧规曹随?何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非要为了独家而搞个温水煮红鞋,岂不贻笑大方?
初步拟定的测评计划如下:
1、开箱拍摄。
对Sonic 2的整体外观进行多角度拍摄,并对鞋面、鞋底等各部分细节进行局部特写和文字介绍。目前小红鞋只有三代,可以对比三代小红鞋在外观上的区别并推测Salomon做这些变化的逻辑。
2、路跑和日常通勤测试。
未来几个月我的跑量会比较大(相对我之前),周跑量80公里,计划对Sonic 2进行一周的路跑和越野跑测试。
其中包括日常10-20公里混氧跑、30分钟乳酸门槛跑(7.5公里)、3小时长距离跑(30-35公里),测试路面包括田径场跑道、水泥路、柏油路。因为是小红鞋,我还想额外加一次越野跑测试,Sonic 2也会成为测试周的日常通勤鞋。
综上,测试距离大约100公里,在实测中体验Sonic 2的脚感(透气否?包裹性如何?轻吗?等)和鞋底的缓震性、支撑性、回馈性、抓地力等。
100公里测试后,再拍摄图片与开箱图进行对比,比较鞋面和鞋底发生的变化,得出Sonic 2的耐用、耐磨性。
3、总结与评价
【表现形式】和测评体系的设计不同,表现形式的独家花式可以有。
我喜欢尝新,今年接触了一个叫“一闪”的摄影APP,才知道原来优秀的摄影师能把动态图玩出那么多新花样。
当下,短视频形式的内容也日趋流行。除了静态图片,我还想加入动态图和短视频的表现形式。但一切以“能更好地展示产品特性”和“更有趣”为前提,不为花式而花式。
③我的社交平台信息
我是一个不常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的人,喜欢跑步,但发表相关动态的频率较低,其它爱好相同。
内容输出最多的社交平台是微博,但多为一些碎片化的思考内容,杂七杂八,不具参考意义。
新浪微博:巴颜松布里
相关评论
(476条)